作者: 来源: 发表时间: 2025-06-16 21:05
今天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全市兜牢民生保障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敬请关注。
新闻发布会开始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民政工作是治国安邦的一项重要工作,民政事业是党和政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事业。近年来,我市民政系统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着力兜牢民生底线、打通民生堵点、增进民生福祉,有力服务了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今天,我们邀请到: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殷占彩先生,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李琳女士,市民政局儿童福利科科长曹方华女士,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吴波先生共同介绍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驻菏新闻单位、市各新闻媒体和网站的记者朋友。
主持人
殷占彩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这次新闻发布会。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近期菏泽民政在兜牢民生保障方面的工作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民政局党组始终牢记“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全面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兜牢兜实社会保障底线,有力服务了全市发展稳定大局。
一、聚焦扩围增效,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一是稳步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2024年以来,我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939元/月/人、761元/月/人,人均补差发放额达60%;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费标准分别提高到1221元/月/人、990元/月/人。
二是持续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及常态化帮扶。依托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定期下发动态监测预警数据,专人负责、快速响应、规范处置,及时将符合条件困难群众纳入救助保障范围。2024年平台启用以来,累计下发监测预警数据14.5万条,经摸排核实,为符合政策困难群众实施社会救助4493人次,转办专项救助460人次。
三是深度推进问题线索摸排处置。强化重点人群管理,严格落实近亲属备案制度,全市实施低保备案管理861人。畅通各级社会救助热线,持续优化12345政务服务热线转办社会救助领域事项办理,2024年以来,全市累计受理办结中央、省级转办社会救助领域信访事项109件,办结率100%。
二、深化精准保障,守护孤困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之路
一是强化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困境儿童基本生活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主动发现机制,及时为全市7856名四类困境儿童发放生活补贴;持续开展“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护佑健康”“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等助医助学助康项目,2025年以来,医疗救助、保险保障孤困儿童7311人,助学377人。
二是加固政策支撑。联合18部门出台《菏泽市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方案》,制定《流动儿童在居住地享有关爱服务基础清单》,细化21项具体关爱服务措施,保障流动儿童在居住地享有关爱服务;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儿童领域走访摸排和关爱服务工作的通知》,围绕困境、留守和流动儿童三大群体,进一步做好摸底排查、救助关爱等各项工作,夯实基层基础建设。
三是延展关爱链条。加强部门协作,整合心理学、教育学、法学专家团队的智力资源,构建“政府托底保障+专业机构服务+社会志愿参与”的三维服务体系。2025年以来,为困境、留守和流动儿童及其家庭开展心理关爱、家庭监护指导、兴趣培养、安全技能培训等精准化服务活动1000余场次,惠及儿童1.5万人次。此外,联合农工党、卫健委等部门持续开展“幸福童享·从齿开始”公益行动,连续两年组织医疗专家团队对全市符合救助条件的1077名困境和留守儿童,免费进行龋病防治。
三、强化温情救助,照亮流浪乞讨人员返乡希望之路
一是对标“零托养、零滞留、全安置”,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市救助管理站持续夯实站内照料服务,全面做好站内照料、护送返乡、寻亲安置等关键重难点工作。今年以来,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24人次,帮助56名流浪乞讨人员护送返乡,帮助2名两个月以上寻亲不着的受助人员办理了落户安置手续。
二是开展专项救助活动。开展了“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等专项救助活动,加强高温、寒潮、雨雪等极端天气下街面巡回救助力度和频次,保障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生命健康安全。专项活动期间累计出动救助车辆70余次,发放防暑降温、防寒抗冻物资、食品800余件,劝导、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20人次。
三是持续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救助管理工作规范化发展,逐步健全完善标准化体系,救助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2024年9月由市救助管理站起草制定的《流浪乞讨人员信息采集与发布规范》山东省地方标准发布实施。我市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单位,受到民政部、省民政厅和各地市兄弟单位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下一步,市民政局党组将坚决扛牢自身职责,聚焦群众关切、展现民政担当,兜牢兜实民政保障底线。
一是持续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深入落实低保、特困、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等救助政策,深入开展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社会救助不到位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扎实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
二是持续提升困境儿童家庭监护质量,引导监护人更好地落实监护职责,呵护儿童心理健康。围绕心理关爱、安全防护等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部门合作、志愿服务等方式,为困境、留守和流动儿童提供多元化关心关爱服务,全面提升关爱服务质量。
三是强化源头治理与多方应急协同,健全完善救助管理机构与公安、综合执法、卫生健康等部门联合救助工作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不定期梳理人员信息,经常性探访反复流浪乞讨人员,确保及时救助的同时防止再次流浪。
各位记者朋友,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希望你们发挥各自优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帮助我们共同做好民生实事,向全市父老乡亲交上一份高分答卷。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
齐鲁晚报记者
能否介绍一下今年社会救助的工作重点有哪些?谢谢。
李琳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今年社会救助工作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持续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印发《菏泽市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试行)》,对我市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标准、认定程序和服务管理等有关内容进行统一规范。会同市委社工部、教体局等13部门印发《菏泽市关于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的指导意见(试行)》,统筹政策资源、增加服务供给,推动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转变,全面提高社会救助综合保障能力。
二是抓实社会救助常规性工作。根据省级救助保障标准调整工作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方案,经测算确定2025年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同2024年保持一致;分层级高频次调度资金拨付情况,督促县区及时足额完成救助保障资金发放工作。同时,常态化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及救助帮扶工作,持续提升各项工作规范性,夯实救助保障底线。
三是抓牢社会救助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综合治理、社会救助不到位整治工作,扎实做好重点事项排查整改,加强问题线索处置及移交。同时,挖掘总结政策落实典型案例,通过业务培训、宣传推广等形式,强化政策解读、警示教育,加强基层经办人员作风能力建设,助力提升社会救助工作质效。
关于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
感谢李科长的解答,请继续提问。
鲁网记者
刚刚发布内容介绍了儿童福利保障工作情况,能否再具体介绍一下收养工作,对于收养人条件和收养程序有什么要求?谢谢。
曹方华
感谢您的提问。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根据《民法典》第五章“收养”、《山东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收养评估办法>的通知》等文件规定,按照“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收养人基本条件有以下几点:
1.无子女或者有一名子女;2.有抚养、教育和保护被收养人的能力;3.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4.无不利于被收养人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记录;5.年满30周岁(无配偶者收养异性子女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40周岁以上)。收养年满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
另有几点特殊情况:
1.收养孤儿、残疾未成年人或者儿童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以及华侨收养三代以内旁系同辈血亲的子女,可以不受“无子女或只有一名子女”的限制。
2.收养三代以内旁系同辈血亲的子女可以不受“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以及无配偶者收养异性子女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40周岁以上”的限制。
收养程序:符合社会送养条件的生父母、监护人送养未成年人的,按照申请、受理、审查、评估(继子女除外)、 登记的流程办理;儿童福利机构送养未成年人的,按照公示、申请、受理、审查、评估、审批、登记的程序办理。有意愿申请儿童福利机构内可送养儿童的,可以关注菏泽市民政局官方网站,根据公示内容提交相关材料。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
大众网记者
我们关注到,吴波站长前段时间刚刚参加了国新办的记者见面会,能否请您谈谈是什么样的动力和情怀让您甘愿在这个岗位上长期坚守的?谢谢。
吴波
感谢您的提问。能够参加国新办“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介绍救助管理工作,我感到非常荣幸,也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参加救助管理工作的17年,我在岗位上长期坚守和不断前行的动力可以归结为两个字,那就是“认同”。救助管理工作是兜底性、救急难的基础性工作。每当看到受助人员入站后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看到生病的受助人员得到及时救治,看到他们返乡后与家人相拥而泣的场景,都会觉得工作是值得的。我非常认同这份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更认同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多年来,为了保障好临时遇困人员的基本权益,我们全年无休,年均救助各类受助人员700余人次,护送返乡300余人次;我们探索出“社会组织+志愿者+社工+救助站”的联合巡查模式,在全市105个福彩销售点设置救助引导牌和临时救助点,并利用大数据对人员易聚集区24小时动态巡查。2023年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我市被选为全国分会场之一;2024年我市入选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我也非常荣幸被评为“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我始终坚信,只要积极主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我们救助人也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吴站长的解答。今天的记者提问就进行到这里。再次感谢各位发布人对有关情况的介绍和对记者提问的解答。也希望各位媒体朋友多角度、多方面宣传报道我市“兜底民生保障”工作推进情况,让更多群众了解兜底保障工作的重大意义,共同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讲好菏泽民政故事。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图片摄影: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