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 发表时间: 2025-06-26 17:07
今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全市能源体系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发展改革委和国网菏泽供电公司负责人介绍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敬请关注。
新闻发布会开始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我市能源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能源结构更“绿”、能源供应韧性更“强”、产业体系更“新”。为方便大家更好了解相关情况,我们召开本次新闻发布会,非常高兴邀请到了: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杨绍青先生,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市能源局局长李云龙先生,国网菏泽供电公司副总经理侯骏先生,共同向大家介绍全市能源体系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驻菏新闻机构、市各媒体和新闻网站的记者朋友。
主持人
杨绍青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对能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市发改委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以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统揽,以完善体制机制为支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夯基础、强产业、促保障,取得了一些成绩,可以概括为“四个新”:
一是新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我们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做好“风光无限”文章。“十四五”以来,全市新能源装机翻了近一番。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739万千瓦,占发电总装机的63.5%。新能源装机连续4年超过煤电装机规模,成为我市第一大电源类型。近两年牵头争取陆上风电建设指标713万千瓦、规模居全省第一。巨野县、郓城县、鄄城县列入省“千乡万村驭风行动”试点。依托巨野县、郓城县1万亩采煤沉陷区水面,规划了50万千瓦集中式光伏,今年底将实现并网发电。建成华润鄄城、国电投东明、辰隆鲁西新区3座新型储能电站,中能建306万千瓦压缩空气储能基地项目在单县启动建设。巨野县纳入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县。成武县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入选省级试点名单。
二是传统能源取得新成效。我们坚持扩煤、稳油、增火电齐抓,不断夯实全市能源供给保障“基本盘”。煤炭方面,1—5月原煤产量616万吨、同比增长17.7%,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达到50万吨,累计完成压煤村庄搬迁99个,释放煤炭资源超5.4亿吨。全市7处生产煤矿均完成智能化建设,其中赵楼煤矿和郭屯煤矿为国家第一批智能化示范矿井。彭庄煤矿和单县能源充填站建成投产,2024年度采用绿色开采技术开采煤炭9.55万吨。油气方面,1—5月生产原油3.3万吨,累计建成储气能力5640万立方米,应急储气能力达到842万立方米,在运油气长输管道465公里。白庙浅层储气库计划今年底前投产运行,工作气量将达到3.43亿立方米。电力方面,稳步推进煤电行业转型升级,加快落后小煤电关停并转。“十四五”以来,新增大型煤电机组2台、共70万千瓦,大唐郓城电厂、赵楼电厂二期等高效煤电加快建设,菏投巨野2台5万千瓦背压机正式开工。累计关停小煤电机组11台、14.9万千瓦。加快实施大型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和供热改造“三改联动”,目前已实现改造提升417万千瓦。同时,深入挖掘既有通道送电能力,加快推进500千伏陶驿新建、桂陵扩建等电力主网架工程。
三是装备制造增添新动能。我们大力实施新能源产业链长制,聚力招大引强,累计引进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30多个,总投资超500亿元。储能产业强势崛起,龙蟠科技、海希储能等国内储能电池领军企业相继落户菏泽,投资130亿元的海辰储能一体化零碳产业园项目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补链强链,精进电动一体化电驱动总成生产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英搏尔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康沃智能制造等一批项目扩资增产,关键零部件研发实力和产能规模不断提高。风电装备产业加快发展,金风科技在菏投资建设风机、塔筒装备生产基地,有力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十四五”以来,全市新能源产业营收保持两位数增长,目前已突破100亿元。
四是社会用能实现新增长。我们坚持增负荷促消纳,促进新能源就近就地利用。2024年全网最大用电负荷668.4万千瓦,同比增长3.42%,位居全省第7位。今年以来全市最大用电负荷达到607万千瓦,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5月,全社会用电量132.28亿千瓦时,增长0.56%。同时,新能源发电量稳步提升,今年以来新能源累计发电量达56.89亿千瓦时,增长19.72%,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步伐加快。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
中国山东网记者
刚才发布内容提到,我市能源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四新”,能否介绍一下工作中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谢谢。
杨绍青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抓统筹重谋划。加强顶层设计,有效提升政策供给的精准性和集成度,围绕新能源高效利用、能源绿色转型、新能源产业升级,制定印发《菏泽市新能源产业工作方案(2023—2025年)》,进一步明确了全市新能源发展的目标思路和重大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新能源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是抓管理提效能。不断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能源项目领导包抓、定期调度、监测统计、督导通报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监测统计,动态掌握能源项目建设进展,及时发现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
三是抓项目扩投资。把项目建设作为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引擎”“硬支撑”,持续强化能源项目督导调度,积极推进煤矿项目核准审批,加快推动风光大基地、骨干网架、外送工程、油气管网等重大项目建设,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是抓安全保生产。深入开展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加强储能电站等重点部位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油气长输管道保护工作,全市能源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坚持多方联动、齐抓共管,引导能源企业扎实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能源行业应急响应综合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新型能源数字化、“源网荷储”一体化为支撑,培育发展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积极探索能源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路径,不断开创全市能源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
感谢杨主任的解答,请继续提问。
菏泽日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近两年我市启动了一系列风电、光伏开发项目,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规模将突破800万千瓦,能否请介绍一下,我市在风电、光伏开发方面的重点发展方向?谢谢。
李云龙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近年来,我市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装机规模持续壮大,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已进入稳健发展的新阶段。菏泽市将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主线,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工作。
一、坚持统筹规划,有序推动集中式风光项目开发。根据我市国土空间规划,结合电力并网消纳条件及生态环保等政策要求,开展全市风电、光伏资源普查工作,全面梳理已建、在建风电和光伏项目开发现状,摸清场站位置、场区范围、发电能力、用地类型等基本情况以及用地情况。结合开发现状和风光发电技术,科学评估各县区风电和光伏发电理论可开发量和技术可开发量,谋划一批建设条件较好、可落地实施的风电光伏发电储备场址,分期分批有序开发利用风光资源,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逐步构建以集中式风光发电项目为基础、以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体系。
二、不断拓展场景,加快分布式光伏在工商业、交通等领域应用。根据分布式光伏发展现状、负荷水平和电网承载力等条件,引导各类园区和工商业企业建设光伏、储能及充电设施,支持高耗电园区、企业通过自发自用模式建设6MW以下的光伏电站,增加企业收益、提升绿电占比、拓展发展空间。加快能源交通融合发展,重点推动光伏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铁路沿线设施、高速公路服务区及沿线等交通领域应用,因地制宜开展光伏廊道示范。
三、加快农村能源革命,促进新能源开发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组织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统筹做好组织协调,依法加快办理用地预审、项目核准、环境影响评价、电网接入等手续,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推进项目尽早落地实施。监督推动“村企合作”模式落地,加强和规范收益分配管理,切实保障村集体获得应有收益,真正构建“村里有风电、集体增收益、村民得实惠”的乡村风电开发利用新格局。
四、优化项目接网服务,持续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统筹源网荷储全要素深入开展新型电力系统研究,结合新型储能布局灵活、建设周期短的特点,加快压缩空气、电化学等多技术路线、多场景推广应用,推动菏泽普元储能、郓城唐鲁等5个储能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在成武县、鄄城县等消纳能力不足的县区布局一批分布式储能项目,以点带面推进新型储能建设。依靠大型煤电调峰的成熟技术,加快赵楼电厂、华润电厂等现役机组灵活性改造,发挥火电调峰兜底保障作用。同时全力推进、支持曹州特高压扩建,500千伏陶驿、吉祥新建等重点电网项目建设,加快构建“五中心、五支撑”坚强骨干网架,不断提升电网综合承载力和供电可靠性。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主持人
鲁网记者
我市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迅猛,作为电网企业,请问菏泽供电公司在保障项目接入方面有什么应对举措?谢谢。
侯骏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市新能源发展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截至2025年5月底,菏泽电网电源总装机1163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总规模达739万千瓦,占发电总装机的63.5%。今年一至五月份,全市新能源发电量56.89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3.02%,占比居全省第2。
截至目前,全市已纳入开发计划在途新能源装机规模846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713万千瓦,规模全省第一,预计今年年底全市新能源及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突破千万千瓦。国网菏泽供电公司深入贯彻我市推动能源转型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国网公司做好新能源高效利用的工作要求,以服务新能源规模化、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统筹好系统规划与运行管理、新能源健康发展与电网安全等各方面关系,确保各类电源项目安全可靠接入。
一是高效开展接网服务。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协助政府开展新能源开发资源摸排分析,统筹电网接入能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明确全省首个以“陆风”为主的“沿黄风电走廊+乡村光伏分布”新能源发展布局,86项、713万千瓦陆上风电项目纳入政府开发计划,规模全省第一。每年开展电网分布式光伏承载力分析,每月发布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引导分布式光伏在可开放容量大、接入能力强的区域发展。密切跟踪新能源开发计划,超前研究项目接网方案,开展“清风暖阳”新能源并网行动,做优咨询答复、方案制定、并网验收等“一站式”服务,高效完成282.5万千瓦陆上风电、5.5万千瓦市场化光伏项目接网方案答复,保障各类电源“应并尽并”。
二是夯实筑牢坚强电网。统筹源网荷储全要素深入开展新型电力系统研究,把提高电网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和推进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全力推进曹州特高压扩建、500千伏陶驿新建等骨干网架工程,加快构建“五中心、五支撑”坚强主网架。以推动系统调节能力提升为根本,统筹消纳需求和接入能力,服务3座30万千瓦独立储能并网,协助服务菏泽首家虚拟电厂并网调试,提升电网调节能力,促进新能源多发增发。密切跟踪在途新能源项目进展,优化电网配套工程建设时序,统筹推进商都工程新建等13项骨干网架加强工程和唐塔间隔扩建等11项间隔扩建工程,确保实现源网规划协同、核准同步、建设同期,保障在途及后续规划新能源安全可靠接入。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侯总的解答,今天的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各位发布人对有关情况的介绍和对记者提问的解答,也谢谢记者朋友们的积极参与。请各媒体持续关注我市能源体系建设工作,多角度、全方位地做好宣传报道,共同讲好菏泽逐“绿”而行、向“新”突破的生动故事。
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图片摄影:孟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