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权威发布  > 正文

菏泽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新闻发布会实录

作者: 来源: 发表时间: 2025-06-30 17:05

444455867.jpg

今天上午,全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邀请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进展、显著成效及下步工作重点,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敬请关注。  

430944435.jpg

新闻发布会开始

1875498432.jpg

dsfsdfsdf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数字化转型是新形势下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修课”。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国家、省关于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能级跃升,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数字动能。为方便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我们召开本场新闻发布会,非常荣幸地邀请到:菏泽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体信先生,菏泽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心果先生,成武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军先生,曹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赵静女士,共同为大家介绍我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情况。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驻菏新闻机构、市各媒体和新闻网站的各位记者朋友。

dsfsdfsdf

主持人

首先,请张体信局长作情况介绍。

1466949213.jpg

张体信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将加快数字化转型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途径。去年10月28日,李春英市长组织召开全市首次智改数转成效现场观摩活动之后,各县区、各部门对智改数转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全市工业企业推进智改数转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今年4月份,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菏泽市2025年度智改数转工作方案及10条产业链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工业领域进行深度数字赋能,进一步加快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步伐。5月26日,王昌华副市长又组织召开了2025年上半年全市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现场观摩和培训交流会议,总结上半年工作成效,安排部署下步目标任务。总结起来,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扎实成效:

一是积极创建试点示范。坚持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试点示范创建摆在重要位置。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达1.3万个,PON端口总数20.3万个,其中万兆端口11.1万个,成功创建国家级“千兆城市”,网络覆盖和支撑能力大幅提升。现代医药港生物医药园区等8个获批“省级数字经济园区”,累计争取省级财政奖补资金300万元;生物医药和输变电装备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获批为省级“数字经济总部”。获批省级“产业大脑”建设试点3个,入库培育1个,今年向省厅申报曹县汉服、鄄城人发、郓城包装等“产业大脑”6个,现已进入评审阶段,力争新增建设试点2个;获评数字经济“晨星工厂”203家,试点园区2个,试点县1个,新申报“晨星工厂”133家。获评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等示范企业5家,省首批优秀工业领域大模型场景类(业务型)服务平台3个,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解决方案2个,东明石化集团转型做法入选国家工信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集。上半年新获批“工赋百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试点项目2个,梳理提报算力中心项目15个。新认定市级智能工厂11家,推荐省级9家。推动实施500万元以上智能化方向在建技改项目72项,计划总投资48.4亿元。已累计培育瞪羚企业6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24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

二是着力构建平台载体。东明华夏佳润“石化宝典”、成武大泽成生物玉米深加工平台等6个平台获批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争取省级财政奖补资金110万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88.407)建成并投入运行,在生物医药、石油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重点行业企业试点推进基于标识解析的产品追溯、营销管理、设备运维等应用,现已接入企业1007家,标识注册量和解析量均突破120亿条,获省级财政奖补资金200万元。成武输变电云电链“产业大脑”平台完成上线,接入企业764家,被评为2024年度省级建设示范项目,争取省级财政奖补资金200万元。

三是深入开展调研培训。为了深入了解我市数字化转型情况,我局组织开展了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题调研和测评,邀请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调研团队,以县区为单位、以规上企业为重点调研企业2260家,并由调研组向企业现场反馈数字化转型意见建议。据此,我们撰写了《菏泽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评估评级专题调研报告》,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培训方面,2024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培训企业信息化负责人1.6万余人次。今年以来,已组织参训580余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从四个方面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一是加强培训引导,做好供需对接。持续深入企业调研,指导企业建立“一企一档”,并与供给侧企业合作,制定精准的转型方案。在培训交流方面,为提升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将从三个维度开展培训交流活动:一方面是承接省工信厅组织的培训活动,6月11日—13日,已经组织了一场100余人的培训;另一方面是各重点产业链牵头部门按照智改数转方案,有组织地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培训活动;再就是以县区为单位,组织开展一系列普及提升专题培训活动,宣贯政策,提升认识,探索路径,讲好案例。

二是突出试点示范,加快链式转型。着力宣传推广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新标杆,围绕场景体验、供需对接、人才培训等服务内容,推动中小企业对“小快轻准”共性产品和解决方案试用和先用后付。推广链式转型、集群转型、平台赋能等典型模式,引导中小企业实施“微改造”项目逐步转型。全力推进已获批数字化转型项目建设进度,对符合申报省级重点项目条件的,积极争取省级政策支持。聚焦10条重点产业链,以重点企业和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链式转型,在各产业链树立一批标杆示范,带动更多企业进行智改数转。同时,利用交流培训活动,搭建供需对接桥梁,创造供需双方精准、高效、便利的合作机会。

三是构建平台载体,促进共建共享。充分发挥现有的数字经济园区、“产业大脑”等平台载体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推动龙头企业和上下游中小企业加强合作,实现平台共建、数据共享、业务联动,让大企业、大平台带着中小企业抱团转型。重点引导具备一定基础的企业开展内外网技术改造和建设,推动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鼓励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提升数据挖掘、分析、管理和协同利用能力,促进单个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数据开放和共享。在制造业领域,加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生产、经营、管理、市场等环节的全流程应用,提高实体经济产业融合中的数字化运营能力,进一步降低交易和生产的成本,赋能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四是强化要素保障,开展纾困帮扶。深入研究和发挥好省市支持数字经济的政策,开展“政、产、学、研、金、服、用”交流对接。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资金难题,鼓励金融机构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需求,创新金融产品,提供更精准的支持。顺应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趋势,结合我市的承接能力和发展实际,有侧重点地谋划布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依托企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庞大市场需求,育“名企”、推“名品”、建“名园”,不断拓展软信业发展空间、提升供给侧服务能力、构建良性发展的产业体系。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dsfsdfsdf

主持人

感谢张局长的详实发布。接下来,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名称。现在开始提问,请举手示意。

dsfsdfsdf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机电装备产业是我市的重点产业之一,我们了解到,成武县依托输变电产业获批了省级数字经济总部和“产业大脑”。能否介绍一下,成武县在机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1795693104.jpg

赵军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近年来,成武县针对机电装备制造产业特点,紧紧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定位,以“固本强基、提质增效”为目标,集聚优势要素,抓大培强,逐步形成了“输变配储”一体四面产业链格局,机电产业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

一是以“壮链”为基,夯实产业发展底盘。近年来,我们围绕壮大机电装备产业链,坚持招商引资与企业膨胀“两手抓”,持续扩大有效投入,主导产品涵盖了1000KV级及以下各种规格电力变压器,以及封闭母线、高低压开关等上下游配套8个系列产品,逐步形成了以54家规模以上企业为骨干、100多家中小微企业为幅面的机电设备制造产业集群。该产业先后被评为省输变电优质产品生产基地、省级电工电气重点产业集群、省特色产业集群、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省首批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项目、省首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

二是以“强链”为要,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达驰电气、达驰高压开关两年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推进一批重点技术攻关与推广应用,8项新技术成果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其中5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达驰电气、达驰阿尔发等5家机电企业2025年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申报评审材料已报送至省工信厅。艾迈科思电气的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高压组合真空配电装置成功认定为2024年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着力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打造技术创新平台,目前集群现有39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和18个市级重点实验室;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人。

三是以“数链”为引,驱动产业提质增效。成武县锚定“实数融合”,云电链平台研发出一套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轻量级复制、低成本实施、高效率普及”全能一体数字化系统,推行“零成本体验+见成效付费”机制,已应用于20多家成武本地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迅驰电气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产品不良率下降30%,运营成本降低11.76%,库存周转率提升31.4%。成武县机电设备智能制造产业园获评2024年“省级示范型数字经济园区”,奖补150万元;输变电装备产业大脑获评“省级示范型产业大脑”,奖补资金350万元。

四是以“润链”为钥,激活服务升级动能。今年以来,深入输变电行业企业调研,并针对发现的行业资金周转慢、回款难堵点难点问题,召开机电行业企业座谈会,认真分析解决供应链、金融链、数字化转型等方面问题。同时,组织机电行业龙头企业外出学习,进一步强化企业数字化认知水平,推进企业“上云、用数”。大力推动机电行业企业深化云电链平台供应链合作,打造集采中心与信用主体,降低采购成本,提供低成本授信资金与采购资金垫付服务。目前,云电链平台交易营收累计6000多万元,已为成武机电企业垫付采购资金1080万元,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显著提升产业链资金流通效率。

下一步,成武县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聚焦机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突出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链补链,精准招引关键配套;二是科技赋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三是优化服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四是区域协同,深化市县联动。我们将以实干担当,推动成武机电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为全市机电产业升级贡献成武力量!谢谢大家!

dsfsdfsdf

主持人

感谢赵局长的解答,请继续提问。


dsfsdfsdf

鲁网记者

我们关注到,近年来,曹县环保板材产业发展迅速。能否介绍一下,曹县是如何通过“智改数转”推动环保板材产业链式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谢谢。

1241106238.jpg

赵静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曹县环保板材加工产业已经有6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闻名全国的林业大县。2023年,该产业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在省特色产业集群综合评价获得前十名,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94.2亿,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4.9%。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以产业“链长制”为抓手,加快推进木材加工产业链“链式”转型,通过政策扶持、配套服务、示范带动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激发传统产业转型内生动力。我们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意见》《关于实施工业强县“头号工程”的意见》《木材加工产业链“智改数转”推进方案》,着重对木材加工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作出安排部署,综合运用奖补、要素倾斜等政策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2024年,县财政列支100万元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并提供土地、金融等要素支持,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主动性,着力解决企业目前“不敢转、不愿转”的问题。

二是围绕木材加工产业链特点,精准定位转型路径。当前,在部分企业资金压力较大,企业不敢投、不愿投的背景下,我们明确了“小投入、大转型”的工作思路,实施递进式转型路径,通过“入门场景建设-典型应用深化-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渐进模式,推动企业数字化阶梯式转型。2025年,全县精选了71家数字化转型企业名单,目前有54家企业完成了ERP系统搭建,其中34家实现数据采集分析、智慧仓储等入门级数字化场景应用,推动成效显著。先后打造了金启木业、佰世达木业等一批“投入小、见效快、易复制”的典型示范企业,并在全市现场观摩会上进行了经验推广。金启木业通过应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单人单日审核订单量由300个提升至2000个、跟单量由100个提升至700个。系统费用支出不到5万元,但整体效率提升了7倍,年均节约200万元以上;佰世达木业通过打造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体系,从原材料采购的精准把控,到生产加工过程的实时监控,再到产品销售的数据分析与市场反馈,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和精准管控,物料消耗减少10%,产品合格率提升至 99.5%以上。

三是持续加强专业人才培育,夯实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支撑。创新搭建县、镇两级联动数字化转型工作体系,通过多元化培训方式在全县各镇街培育专职数字专员,形成上下贯通的人才服务体系,提高全县数字服务水平。定期召开企业家数字化转型提升班、观摩会,切实提升企业负责人数字化转型认知水平和实操能力,为全面推进“智改数转”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今年以来,通过现场观摩、集体授课等方式开展专题培训5次,组织重点企业负责人、镇街数字专员等400余人次参与。

四是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刚刚,张体信局长也提到了我县环保板材“产业大脑”的建设工作。一直以来,我们曹县木材加工产业企业多、规模大,但是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不足、资源错配、信息孤岛等问题日益凸显——中小企业采购议价能力弱,导致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创新打造了“好品木链云”产业互联网平台,并成功入选省级“产业大脑”建设试点。该平台以数据驱动为核心,整合集采集销、闲置资源共享、数字金融等全链条服务,打通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壁垒,推动产业链精准对接与高效协同。平台正式上线后,将助力我县环保板材产业从“单点数字化”迈向“集群智能化”,实现从“企业单打独斗”到“产业生态共赢”的跨越式发展。该平台近期准备正式上线,届时也欢迎各地的木材企业入驻我们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全市“智改数转”总体方向与基调,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争当全市“智改数转”工作排头兵。一是争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引导区建设试点,争取综合支持政策,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营造区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良好生态。二是强化政策引领,激发转型动能。深化政策研究,做好政策解读、申报指导等全流程服务,确保惠企政策应享尽享,2025年,争取培育数字经济“晨星工厂”20家以上,三是聚焦重点场景,深化转型成效。建立“一企一档”数字化升级台账,按月调度推进,重点推进木材加工企业生产管理、智慧仓储等环节数字化转型,以单点突破带动企业整体效能提升,11月前打造ERP、MES等应用场景100个以上。四是持续组织培训学习,进一步提升企业家数字素养。全年多元化开展数字化培训活动10场以上,切实提升数字化专员及企业家数字化转型认知水平;并在全县定期组织召开数字化转型观摩现场会,组织我县企业家到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的企业参观学习,让企业现身说法,逐步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dsfsdfsdf

主持人

感谢赵书记的解答,请继续提问。

dsfsdfsdf

中国山东网记者

刚才发布内容提到了“产业大脑”创建,能否再具体介绍一下,目前我市“产业大脑”创建的相关情况和申报条件?谢谢。

1457555718.jpg

马心果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2023年,省工信厅在学习借鉴浙江省“产业大脑”建设经验做法基础上启动了首批“产业大脑”揭榜挂帅项目推荐申报工作,目的是面向省内优势产业集群培育一批行业“产业大脑”,加速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字融通发展,构建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智能制造新体系,全面助力我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我市获批在建的“产业大脑”是3个,其中:成武县的输变电装备“产业大脑”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接入企业700余家,并被省工信厅评为示范项目,获财政奖补资金200万元;曹县的环保板材“产业大脑”已经完成搭建和系统内测,近期将上线试运行;鲁西新区的“生物医药(制药)产业大脑”正在进行板块设计。牡丹区申报的“牡丹产业大脑”进入省级培育试点,今年力争进入在建试点名单。根据省工信厅通知要求,结合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和需求,今年4月,我市梳理汇总并向省推荐申报了6个“产业大脑”项目,目前尚处于评审阶段。

围绕“产业大脑”创建,市工信局着力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巩固提升网络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深入贯彻“网络强国”“制造强国”决策部署,巩固“千兆城市”建设成果,会同通信管理部门和运营商协同推进“双千兆”网络、“万兆+AI”园区试点建设等工作,创新应用模式、提升用户体验、繁荣产业生态,全面巩固提升网络基础设施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大脑”建设的能力。二是做好现有在建项目建设。会同有关县区工信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定期调度工作推进情况,全力做好要素保障,指导建设单位严格按照“产业大脑”建设的有关要求和建设方案及时做好相关工作,按期完成各建设事项。对建设和应用情况较好的,申报省级建设示范项目。三是邀请专家做好技术层面指导。先后3次邀请省“产业大脑”推进联盟专家来菏开展专题讲座,向申报创建单位详细讲解 “产业大脑”建设背景、工作内容、推进路径及有关建议,并与拟申报单位进行深入交流,针对不同产业发展实际需求进行 “一对一”精准指导。四是提升数字赋能相关创新应用水平。鼓励“产业大脑”建设单位利用平台载体带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制度创新。鼓励建设单位组成工作队,按照标准宣贯、需求对接、效果验证、成效推广的工作模式,为企业提供数字化改造服务。推进企业依托平台载体进行数字化应用,提升全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水平。五是加强向省汇报对接。针对本年度的申报工作,我局到省工信厅数据产业推进处和省“产业大脑”推进联盟进行了多次专题汇报,向省厅和专家团队详细对接申报的基础条件、创建能力及发展空间,争取更多项目获批创建。

根据省“产业大脑”建设工作方案和建设指标体系,申报“产业大脑”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突出。产业集群上一年度营业收入达100亿元以上;拥有健全的产业链条,链主企业带动作用明显,产业链衔接紧密;产业集群内企业有较强的成长性,拥有一批省级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二是具备完善的数据资源体系。拥有1个以上省级工业大数据区域中心、行业中心,或规划建设不少于1000个机柜规模的大数据中心;建有公共数据仓、行业数据仓、企业数据仓,政府、行业、企业数据融合汇聚程度较高。三是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集群内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全省领先,拥有一批数字经济领域高层次人才:具有不少于2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包括但不限于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等;链主企业拥有数字经济领域知识产权,牵头或参与制定有关行业标准。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好“产业大脑”申报和建设工作,带动更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也为重点产业的链式转型提供优质平台载体和强有力支撑。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dsfsdfsdf

主持人

感谢马局长的解答。今天的记者提问到这里。再次感谢张局长和几位发布人对有关情况的介绍以及对记者提问的解答,也感谢记者朋友们的积极参与。推进全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请各媒体对今天发布会的内容进行充分准确的报道和全面深入的解读,正确引导舆论,为加快企业智改数转步伐,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

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图片摄影:石新莹)  

责任编辑:
张坤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