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苏成华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1-01-28 15:19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年前,巨野县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59825户、139871人,是全省20个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之一。
脱贫攻坚五年间,巨野县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时提出的“要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不断改善贫困人口生活”指示精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工作部署,坚持规划引领,强化产业支撑,提升保障水平,累计减贫14.6万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成就。
建强班子 凝聚合力
建强班子队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攻坚战打响以来,巨野县委迅速调整了扶贫工作组织机构,县、镇均成立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强力开展脱贫攻坚。
县委书记带头,县、镇党政班子成员参与,身体力行、示范引领开展遍访帮扶工作,先后遍访357个扶贫工作重点村、2.8万户贫困户。成立了18个派驻镇区办脱贫攻坚指挥部,由联系镇区办的县级领导任指挥长,参与扶贫事项研究,全方位督导脱贫攻坚工作。357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实现省、市、县派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累计选派第一书记503名。634个行政村全部配齐了村级扶贫联络员,3.6万户贫困户逐户明确帮扶责任人5313名。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党政一齐上,部门全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明确靶向 力拔“穷根”
巨野县始终将精准要义贯穿扶贫开发全过程,下足“绣花”功夫,找准“穷根”、对症下药,确保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在动态管理上,坚持“应纳尽纳、应退尽退、严格标准、实事求是”的原则,精准开展识别、退出工作。逐户摸清贫困户收入底数、家庭信息和落实政策情况,做到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帮扶措施、脱贫路径、脱贫成效五个清楚。
在资金使用上,按照每笔资金来源、性质、使用方向,由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统一研究确定资金具体用途,严格规范资金使用,规范资金拨付流程,最大程度发挥扶贫资金经济社会综合效益。2016年至2020年全县共安排使用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9377万元,以及社会各界捐赠帮扶资金16230万元,共计105607万元。
在项目管理上,严格按照“村级申报、乡镇初审、主管部门审核、领导小组审定”流程和“三公示、一公告”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入库项目清单,切实解决好“资金等项目”问题。项目收益按照“村提方案、镇级审核”流程,实行差异化分配,优先用于帮扶贫困户增收脱贫。产业扶贫项目累计实现收益6956.75万元,惠及贫困户约7.77万户次、15.38万人次。
项目支撑 做大产业
巨野县充分发挥扶贫项目产业支撑作用,根据各镇区办资源禀赋和发展方向,委托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制定《巨野县产业扶贫和兜底保障规划2017—2020年》,重点发展种养加、光伏、绘画、旅游、电商等特色扶贫产业,整合资金集中使用,培育产业基地27个,形成经营性固定资产7亿元,每年收益可达到5000万元以上。
强化园区引领,发展高效农业。累计整合投入扶贫资金1.6亿元,流转土地1.5万余亩,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9个,每年扶贫收益1600万元用于增加村集体收入。农业产业园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的经营扶贫模式,土地流转、项目分红、务工收入、公益岗位等多渠道铺就增收路,为贫困户稳定长效脱贫提供了坚实保障。
坚持龙头带动,产业链条助脱贫。先后培育省级扶贫龙头企业7家,位居全市第一位。形成了种鸭养殖、鸭苗孵化、肉鸭育肥、宰杀分割、熟食加工等肉鸭产业链,全县种鸭养殖存栏量70万只,日孵化鸭苗60万只,肉鸭存栏700万只,日宰杀肉鸭30余万只,肉鸭产业突破百亿级规模,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带动4000余名群众在产业链条上增收致富。
提升扶贫车间,实现就业保增收。按照“发展产业、培育人才,搭建平台,促进就业”的总体思路,与优质企业对接,建设扶贫车间,推动扶贫车间进园区、变工厂,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全县整合扶贫资金4亿元,建设扶贫车间50余万平方米,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800万元,带动务工就业7136人,让扶贫车间真正做到了“五赢”效果:稳定了群众就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留住了返乡人才、培育了特色产业、增加了财政收入,成为群众家门口就业的“幸福工厂”。
发展特色产业,助力稳定脱贫。发展绘画扶贫。依托中国农民绘画之乡和中国工笔画之乡绘画文化品牌优势,将培育发展书画产业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人绘画,全家脱贫”的新格局,2600余户贫困户通过绘画实现脱贫。发展光伏扶贫。投入各级扶贫资金10530万元,克服建设用地少的制约瓶颈,充分利用村头荒、废弃坑塘、学校和村委会等闲置用地,建设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项目329个,受益贫困人口26800人。鼎浩新能源30MW光伏扶贫电站和明盛日电30MW光伏电站每年可产生扶贫收益725.4万元。发展电商扶贫。初步形成了以母婴制品、包装制品、农副产品为基础的电商产业带,有力推动了产业扶贫进程。发展旅游扶贫。大胆创新“乡村旅游带扶贫”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金山文旅特色小镇建设,有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行业扶贫 落地有声
42个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均制定《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围绕“三保障和安全饮水”稳定脱贫目标,履行部门职能,拿出实招硬招,推进行业扶贫政策精准落实。
教育扶贫方面,健全完善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实行动态监测,确保学生不因贫失学。推进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2016年以来资助、减免28700人次,资助金额2097万元。整合资金2500万元,在开发区建设博爱学校一处,可保障840名特困学生免费享受到高质量教育,并实现全部托养。
健康扶贫方面,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机构减免、医疗商业补充保险、重特大疾病再救助等六重医疗保障体系,全县29万人次贫困人口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险支付36547万元,大病保险支付5506万元,大额救助支付117万元,医疗救助及再救助支付1267万元。
住房保障方面,开展贫困户住房保障安全全面排查,逐一鉴定,并挂牌标示,对鉴定出的危房能改尽改,2016年以来,实施危房改造4369户,发放危房改造资金5440万元。通过建设周转房、入住敬老院、赡养安置等措施妥善安置1771户。
饮水安全方面,全县874个自然村全部接通以宝源湖水库黄河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农村自来水基本实现“户户通”。累计投入408万元,共为102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安装了自来水,供水水质达标率100%,实现了饮水安全全覆盖的任务目标。
兜底保障方面。提升兜底保障能力,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应保尽保。整合资金4800万元,在龙堌镇建设医养结合养老中心,对失能、半失能等特困人员实行兜底托养,提供生活保障。
金融扶贫方面。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风险补偿金和贴息资金2902万元,发放金融扶贫贷款14762万元,支持带动贫困人口2986人次。为全部贫困人口购买特惠保险,累计支付保费9668万元。发放“雨露计划”补助4376人次、131万元。
社会扶贫 成效显著
巨野县深入开展了“企业家认领贫困村,‘两代表一委员’认领贫困户,爱心人士认领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志愿者认领孤寡老人”为主要内容的“四认领”社会扶贫活动,718名“两代表一委员”认领贫困户1674户,139名爱心人士认领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104人,45名企业家认领省扶贫重点村45个,79名志愿者认领孤寡老人72名,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支持扶贫的浓厚氛围。组织规模企业开展捐助活动,累计募捐资金1000余万元,助推全县扶贫事业发展。
争取省国资委“国资惠农”扶贫资金6500万元,用于巨野县实施扶贫保险、学生资助、扶贫车间、养老中心等扶贫项目。争取省电力公司扶持项目和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生产车间、光伏电站、设施农业等项目建设。积极对接城阳区协作工作,以产业合作为工作重点,统筹整合扶贫资金5000余万元与青岛兆明针织合作,在大谢集镇、大义镇、田桥镇建设标准扶贫车间63400平方米,并成立紫锦服装、美菲服装、子路服装、汇豪纺织、合祺盛针织、尚意包装等6个公司,安置群众就业2900余名,年可实现税收3000余万元。
通讯员 谢新华 张心迎 记者 苏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