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姜璐璐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4-03-05 09:26
□记者 姜璐璐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传统村落里凝聚着历史的记忆,体现着当地的风土文化。那里的一砖一瓦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巨变,一石一木承载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记忆空间。近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巨野县核桃园镇前王庄村,了解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和传统民居保护利用情况。
保护修缮“不能等”
巨野县核桃园镇前王庄村,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整个村落以石而建,村内现存158幢石寨民居建筑,其中70余幢为明清时期所建,被称为“石头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等多个闪亮的名片,让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村落美名远扬。
2023年,菏泽市印发《关于做好传统民居保护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巨野县核桃园镇前王庄村的28处传统民居被列为山东省传统民居保护利用试点。去年经过3个多月的修缮,28户居民在龙年春节前夕,全部搬回修缮好的“新居”。村民孙香兰老人在听到记者的来意后,热情地招呼着记者进屋看看。“这个房子是俺们自己盖的,修之前房顶漏水漏得可厉害了。修好之后我们在这儿过了年,全家可欢喜了!”这次所有经过修缮的民居门口都被刻上了“传统民居,保护工程”的字样。孙香兰老人家门口很特别的是,石头门头的上方还镶着“福禄寿”和“招财进宝”的红字白底瓷砖,显得格外喜庆。她告诉记者,这是孙子结婚时特地加上去的。这喜庆的字样承载的是全家人的美好愿望,在这一幢不大的院落里,装着几代人的美好回忆和珍贵情感。
本次列入修缮的传统民居,大多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自建石头房,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房子漏雨又漏土。“本着‘修旧如旧’的修缮原则,按照一户一策的方式,市住建局组织菏泽规划设计院进行高标准设计,并邀请省专家评审把关,指导基层完善修缮工作。”市住建局村镇建设科科长孟亚南介绍说,“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传统民居的保护利用是各级住建部门重要职能之一。这次保护修缮工作,我们尽最大努力在保持村庄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现代化的生活需要。目前,项目开工率达100%,已修复完成全部28户,累计投入资金280万元,基本上达到了‘修旧如旧’和活态传承的目的。”
一石一瓦总关情
近几年,巨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前王庄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对古村落进行了高标准的规划设计。按照村庄规划打造了展览馆、手工作坊、民宿、酒坊、香油坊、农家乐等各种“吃、住、游、乐、娱”项目,结合白虎山旅游项目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建设采摘园、手工艺品加工厂,并组织民俗文化表演团队,通过特色民俗技艺表演,打造了前王庄民俗文化节、前王庄桐花节等一系列品牌文化活动。
随着前王庄村的名气越来越大,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春节期间,村里办了各种民俗活动,来游玩的游客非常多,为了适应村里旅游发展的特点,我把修缮好的房子改造成饭店,这里每天能接待30多桌客人。”村民王允合曾经在北京开饭店,他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以前回到老家,房子老旧得没法住,现在村子不仅发展好了,政府还给免费修缮了房子,这真是一件大好事。”他准备把南侧的小院再改造成农家小院,让自己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以前外出务工的村民回到老家都不愿意久留,现在像王允合这样回村创业的居民越来越多。一部分村民还将民居改造成了民宿,一到旅游旺季“一房难求”。
巨野县核桃园镇镇长宋永强向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介绍,核桃园镇结合传统村落实际,在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的前提下,坚持“保护为先、有机更新”的原则,不断探索传统民居保护利用新模式,精心筛选村内传统民居,因地制宜实施修复,探索传统民居利用新业态,让传统民居发挥人文和功能双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