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定陶区  > 正文

把“乡土名品”打造成“网红俏品”
——定陶区马集镇力促粉皮加工产业转型升级侧记

作者: 刘卫国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4-05-25 08:55

5月22日,在定陶区马集镇蔡楼村村民董翠萍家中,晾晒的粉皮帘子一字排开,向阳而放,占满了大半个庭院。电磨转动,微绿色的浆汁缓缓流出,经过沉淀、打浆、烫涮等工序后,一张张晶莹剔透的绿豆粉皮就这样制成了。

“俺做的是纯手工绿豆粉皮,零卖和网销都很受欢迎,价格每斤在20元左右,一天能做60至70斤,两个人配合干的话,一人一天能挣600到700元。”董翠萍说。

粉皮加工是马集镇的传统产业,本地生产的纯绿豆粉皮色泽莹润、口感纯正,深受市场青睐。目前,生产规模较大的村有蔡楼、郭庄、力本屯等。据记载,马集粉皮以蔡楼村为最早,始于清雍正五年(即1728年),至今已有296年的历史。

“村内有粉皮企业8家,手工作坊50余户,我们积极引导他们规范生产流程、提高卫生标准、改善产品品质,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把严质量关口,树立品牌意识。”蔡楼村党支部书记蔡广平说。

为保护粉皮制作这项传统手工技艺,镇农业农村办组织成立了“马集镇粉皮生产联合会”,对粉皮生产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标准、检测、宣传、品牌、营销,筑牢和提升“马集粉皮”的品牌价值。

“以前,担心自家产品卖不出去,一年生产不到90天,现在村里成立了合作社,还有电商平台,现在一年能生产260天,还不愁销路,足不出户就能把货卖到全国各地。”董翠萍说。

“下一步,马集镇将通过品牌培养、电商销售、农超对接等方式,不断拓展‘粉皮经济’增长点,借助电商平台和物联网优势,促进粉皮加工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蓬勃发展,把马集粉皮这个‘乡土名品’打造成‘网红俏品’,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产业基础。”马集镇党委书记孔磊说。

通讯员 梁绍亭 记者 刘卫国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