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定陶区  > 正文

侯彦丽:让两夹弦焕发时代光彩

作者: 马源劭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4-10-22 09:50

10月20日,定陶区半堤镇立新村,午后的戏曲声立刻让村里热闹了起来。

欢快婉转的曲调,爽快流畅的唱腔,俏皮而饱含深意的剧情……“不用说,一听就是定陶区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主任侯彦丽她们又到村里演出了。”

“侯老师来唱两夹弦了!”街坊四邻赶忙奔走相告,你搬个马扎,我拿个小凳,更有消息灵通者老早就拿着板凳占好了座位。不一会儿,文化广场上就挤得满满当当。

两夹弦是山东省代表性戏曲剧种,发源地及主要分布地为山东省鲁西南地区,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四弦而得名,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的戏很受乡亲们欢迎,哪一次演出都是人山人海。”演出结束,侯彦丽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我们的责任,更是使命。”

不只是进乡村、社区,侯彦丽还开展了“戏曲进校园”活动,编排戏曲广播体操。今年上半年他们剧场走进我市20余所学校表演,收获了不少的“小戏迷”。

“欢欢喜喜过大年”展演、两夹弦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百团千场”戏曲巡回演出……算下来,侯彦丽他们剧场今年上半年就组织了200多场演出。“一年得演四五百场戏,我们传承中心一个演出队都忙不过来,只能分成两个队。”侯彦丽笑道。

能让一个曲种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是创作与时俱进的新作品,侯彦丽有不少新戏都“照进”了现实。

“《爱心家园》是我们2013年创作的剧本,主要讲了一个大学生‘村官’为留守儿童创办‘留守儿童之家’的故事。”侯彦丽告诉记者。而如今,正如戏里唱的一样,许许多多的“留守儿童之家”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让无数留守儿童感受到了爱与关怀。这个作品当年荣获中国十艺节“群星奖”,还被列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在侯彦丽心中,一个好的剧本,既要贴近时代,又要深入群众。《公鸡过寿》就是她在一次“送戏下乡”中获得的灵感,曾被省政府通报表扬,获奖无数。那是在2022年,侯彦丽在演出时和乡亲闲聊,了解到村里这几年移风易俗带来的变化。“我很受启发,就提笔创作了这个剧本。”侯彦丽告诉记者,这些年,全市各地群众生活的新变化、乡村振兴带头人的事迹、移风易俗新风尚等等都是她创作的源泉。

事实证明,这些也是群众爱看的作品。这几年,侯彦丽扎根基层,创作出了两夹弦《公鸡过寿》《喜临门》《退彩礼》《街头轶事》等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观众喜爱的文艺精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

两夹弦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市的特色文化名片。

为传承推广两夹弦,侯彦丽先后43次赴北京、香港、西安等地展演,把地方戏曲的独特魅力带到大江南北。“今年2月份,两夹弦还在俄罗斯唱响了!”侯彦丽满脸自豪地告诉记者,在定陶区和俄罗斯的春节文化交流会上,现场播放了青春版两夹弦《梁祝》选段,俄罗斯友人纷纷模仿起了剧中的戏曲动作,将活动引向高潮。

薪火相传,方能生生不息。近年来,侯彦丽在全市各乡镇街道培养了30余支两夹弦庄户剧团,成立校园戏曲队60余支,让“百姓戏迷”自己也能“唱大戏”。培养出20余名优秀中青年演员,两夹弦演员平均年龄由50岁下降至34岁,一大批优秀中青年演员走上全国舞台。

她告诉记者,戏曲具有宣传、寓教于乐、欣赏和引领社会风尚等社会功能,她将在文化惠民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推广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记者 马源劭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