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巨野县  > 正文

杨金铎:乡村振兴路上的“田管家”

作者: 苏成华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5-04-12 10:57

在鲁西南的田野里,人们常能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他挽着裤腿蹲在麦田里,手捧泥土向农户讲解技术,或是站在樱桃大棚中示范松土剂的使用方法。他就是巨野县科技局原副局长杨金铎,虽已退休,却始终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田管家”。10余年来,他自主研发的“金铎1号”小麦、激活离子素、松土剂等科技产品惠及数万农户。

退休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2012年,杨金铎从巨野县科技局副局长岗位退休,本可含饴弄孙的他却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我搞了一辈子农业科技,最了解农民需要什么。只要身子骨还能动,就要把技术送到田间。”此后,他自费筹建农业技术推广站,带着自己研发的“金铎1号”小麦种子,走进巨野县各乡镇免费试种。

“当时不少村民怀疑,一个退休干部能种出啥好麦子?”龙堌镇刘海村种植户刘水祥回忆当时的情景。为打消顾虑,杨金铎直接在村民地里划出试验田,与普通品种对比种植。夏收时,“金铎1号”亩产达650公斤,比当地品种增产20%,且抗倒伏、耐干旱。村民们服气了,纷纷找上门求教,杨金铎却分文不取,只提一个要求:“种好了,记得教给其他乡亲。”

土地病了,得开对“药方”

在推广良种过程中,杨金铎发现许多农田因长期使用化肥出现板结、酸化问题。他翻出退休前未完成的科研笔记,一头扎进实验室,经过上百次试验,研制出生物松土剂和激活离子素。“就像人需要调理脾胃,土壤也要‘活血化瘀’。”他形象地比喻。

今年3月中旬,在龙堌镇毕海樱桃种植示范基地,一场别开生面的“土壤改良课”吸引了周边50多户种植户。杨金铎扒开一垄樱桃根部的泥土,抓起两把土对比:“用松土剂的土壤松散湿润,根系发达;没用的结块发硬,苗子也蔫。”他现场演示将松土剂稀释后灌根,一周后,樱桃叶片明显转绿,果实甜度提升。舒王庄种植户宋爱梅竖起大拇指:“杨局长这‘药方’真灵,我家去年两亩樱桃多卖了3000多元!”

“授人以渔”的科技课堂

除了送技术上门,杨金铎还坚持“造血式”帮扶。他在自家庭院开辟“科技小院”,每月举办培训班,从土壤改良讲到病虫害防治,语言通俗易懂,甚至编成顺口溜:“控释肥、慢慢放,少追三次省人工;离子素、促吸收,一季能省两袋肥……”。

田桥镇农户陈建国是培训班“毕业生”,如今已成为技术能手。他感慨:“以前种地全凭经验,现在懂了科学道理。去年我用杨老师教的‘小麦两晚技术’(晚播、晚浇),节水又增产!”据统计,杨金铎累计培训农民1.2万人次,带动23个村建立科技示范田。

如今,年过七旬的杨金铎依然奔波不息。他的背包里总装着三样“宝贝”:一册泛黄的笔记本,记录着各地土壤数据;一包自制试剂,随时帮农户诊断;一部老旧手机,存着300多个种植户的电话。

“看着乡亲们丰收的笑脸,比啥都幸福。”杨金铎抚摸着试验田里绿油油的麦苗说。这位老党员的初心如同他研发的“金铎1号”种子,深深扎根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中,持续焕发着生机。

在杨金铎家的墙上,挂着一幅山东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技术推广点。从巨野县科技局副局长到“田管家”,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赤子情怀。

记者 苏成华 通讯员 毕春生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