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卫国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5-06-27 09:04
定陶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精准锚定生物医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1+3”特色产业布局,打出了一套引育留用的组合拳。如今,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96个创新创业团队(个人)汇聚于此,以才促产、以产聚才的生动图景正在定陶区加速展开。
构筑聚才“强磁场”
人才为何纷纷落户?源于定陶区始终将“人才第一资源”理念置于战略高位。区委书记亲自挂帅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统筹协调、成员单位高效联动的党管人才格局。每月一次的人才服务联席会议上,人才关切是核心议题。
“从工资待遇到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只要是人才提出的困难,我们都会尽力解决。”定陶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兴新告诉记者,这种系统性保障,奠定了人才安心发展的基础。
更核心的引才磁极,在于以才引才的精准发力。
以山东天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庆熙为例,这位响应“归雁兴陶”号召、毅然返乡创业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迅速带领企业成为国内电磁屏蔽材料领域的创新标杆,不仅在家乡沃土上成功筑梦,更成为了园区的引才大使,吸引同领域“万人计划”专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刘峣等一批高端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带团队主动入驻园区。这种人才吸附力,带动了产业链的协同迁移。
曾是苏州企业的嘉泽电子材料项目,就是被5G新材料产业园的产业生态和创新活力所吸引,将整个生产基地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共76人,“整体搬家”至定陶,实现了人才集聚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共振。
激发产研“融合力”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定陶区深谙平台载体的重要性,区内的润鑫生物医药产业园、中小企业园两大工业主阵地生机勃勃,而在其内部,5G新材料产业园、稻香村产业园、高端医疗器械大健康产业园等6个各具特色的“园中园”,如同功能清晰的创新单元,精准承载着不同产业领域的人才和项目。
其中,35.6亿元打造的高端医疗器械大健康产业园,采取了独具匠心的“先招商后建设”模式——根据企业需求提供自建、定制、租赁等多种落地选择。
这一灵活机制,成功吸引了留美博士顾世海领衔的厦门蔚扬研发团队。团队带来的全球首创穿戴式无创即时不间断血糖检测仪项目,其核心正是拥有突破性革新的生物传感器技术。
项目签约时,顾世海感慨:“这里不仅有完善的平台支撑,更有高效的对接服务,技术产业化落地的路径非常清晰。”
让高校智力精准滴灌产业沃土,是定陶的另一招妙棋。
园区企业已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等13所重点高校建立起紧密合作。
菏泽三垒塑业股份有限公司引入了大连理工大学蹇锡高院士团队,组建“耐高温高分子管材院士工作站”;引进武汉大学茆智院士团队,设立“水务生态新能源院士工作站”。
山东稻香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则汇聚了包括太湖学者黄卫宁在内的全国烘焙行业领军人物和技术能手3人,共同开发玫瑰、牡丹深加工技术。
山东道尔药业有限公司联手清华大学建设道尔科创园,打造集柔性生产、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成为校企合作的典范。
营造留才“软环境”
引进人才是第一步,让人才安心创业、舒心生活才是长久之计。
定陶区委、区政府着力打造近悦远来的软环境,送政策上门活动是最直接的暖心之举。
工作专班跑企业、访专家,将《招才引智宣传册》《人才支持政策指引》等资料送到高层次人才和重点用人单位手中。
“这种走访让大家能及时知晓政策、弄懂政策、最终用好政策!”山东道尔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辉深有体会地对记者说。
育才同样关键。定陶区创新实施“范蠡兴陶”工程,着力培养具有“范蠡式”经营智慧的本土领军人才。区委组织部牵头举办了16期专题培训班,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创新创业能力,100余名优秀企业家被组织前往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高校淬炼综合素能。
定陶区的诚意体现在每一个服务细节上。高层次人才享受人才落户、购房补贴、贷款创业、子女入学、医疗保障全方位绿色通道,全区推行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系服务专家制度。
“每逢节假日,区领导的关心短信总能如约而至,心里特别温暖!”山东泰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泰山领军人才王文华道出了许多专家的心声。
定陶区高标准建设的人才公寓集一站式服务与创业孵化功能于一体,“15分钟人才服务圈”日益完善,真正让人才在定陶感受到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通讯员 孙庆娜 祝亚蕊 记者 刘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