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5-07-04 09:26
郓城县档案馆珍藏着1373枚形态各异的印章档案,作为特殊的实物史料,它们以材质、文字和形制的演变,直观记录了地方政权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
这批印章涵盖铜质、木质、橡胶、塑制等多种材质,其中最早的铜质印章可追溯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郓城县委员会”“郓城县人民委员会”等铜印,清晰展现了新生人民政权的机构设置,成为郓城县党政机关建立的历史见证。进入人民公社时期,木质、橡胶材质印章逐渐普及,反映出基层治理结构的调整与行政效率的提升。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机构撤销、合并、改制,更多材质多样的印章陆续纳入档案,如塑制印章的出现,便与改革开放后办公规范化、标准化进程紧密相关。
印章上的文字更迭,直接映射着时代变革。从“革命委员会”到“人民政府”的名称转变,记录了特殊历史时期的政治烙印与拨乱反正后的政权建设;乡镇企业、事业单位印章的大量出现,见证了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地方经济结构的转型;而教育、卫生等系统印章的形制变化,则体现了社会事业的发展轨迹。这些印章不仅是机构名称的符号载体,更蕴含着行政职能演变、城乡建设进程、社会治理模式调整等多重信息。
作为不可再生的实物档案,1373枚印章为研究郓城县党史、地方史提供了具象化的物证。它们系统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机构设置逻辑、公文管理制度及社会文化特征,尤其对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层政权建设、经济体制改革、行政区划调整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目前,郓城县档案馆利用专柜妥善保存这批印章,通过建立档案目录、开展数字化采集等措施,实现了对印章的科学保护与开发利用。
这些静默的印章,是历史刻在实物上的“年轮”。它们以独特的材质质感与文字记忆,串联起郓城县从百废待兴到改革发展的历程,既承载着地方治理的厚重历史,也为当代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历史镜鉴。
菏泽市档案馆 郓城县档案馆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