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曹风  > 正文

牡丹花开春意浓

作者: 郭晓兰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1-04-21 09:16

郭晓兰

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是众多花品中唯一以节气命名的一种花,也是美好春光成就的霸气的花中之王,有着凤仪天下的风范,富贵、圆满、浓情、吉祥。

看家乡著名摄影家桑秋华的短视频《国花神韵》,真是有点大气不敢出的感觉,生怕惊扰了朵朵美艳牡丹的盛开,真真领略到一种“美到窒息”的心跳。那种含羞带怯的含苞待放,到花朵的点点开启,到花瓣的片片绽开,再到凝露的饱满绽放,看得人心里的惊艳与欢喜一层一层打开,叠加,直到被柔软、温暖的美意完全淹没,令人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草木之美,一潭深渊,一看,就想起童年,想起故乡,想起许许多多的美好时光。

童年时,我家老院后面是五叔的家,奶奶住在五叔那里。五叔院里有一个砖砌的小园,里面种着一棵小桃树,还有几畦小葱,角落里种着几棵牡丹。放学后我从家里抓起一个窝头就爱往五叔家的小园里钻,远远看见红艳艳的牡丹,心里就沁出一层一层的喜悦。花红叶鲜,加上绿油油的小葱,嫩绿发亮的桃叶,衬得寻常庭院,也增色三分,让人觉得日子是如此美好鲜艳,多姿多彩。欢喜地用眼逗弄一下桃叶间躲藏的小小的毛桃,然后顺手拔起一根小葱,扯掉外皮,捋一下葱叶,就往嘴里塞,那叫一个美,仿佛吞吃了鲜嫩的春天。

彼时,何曾懂得生活的艰难。五婶开饭了,还不懂得离开。奶奶总是加上一只碗,给我盛上一碗汤,为人宽厚的五婶递给我一个窝头,“在这里吃吧,爱吃葱,自己薅”。我不把自己当外人地一边找只小板凳坐下,一边不由自主地夸五婶烧的汤好喝,黏稠,味道好,哪像自己家里的面汤那么稀薄,能照出人影。奶奶总是笑眯眯地摸一摸我的头。能在与花咫尺之遥处吃饭,能有一个不被嫌弃的去处可去,我觉得这是童年最大的满足与欢喜。每每想起,觉得日子如牡丹花开一样充满香甜醉人的情深意长。

经过高考,我走进了菏泽师专。第二年的春天,与同学们一起走进了曹州牡丹园。当我踏进牡丹园,把自己扔进牡丹花海的那一刻,世界只剩下了震撼与陶醉两个词语:绿叶扶疏中,朵朵牡丹花开大如冠,胭脂云雾重重复重重,或白玉清雅,或薄粉依依,或猎红艳艳,或橙黄娇娇,或蔚蓝海深,一丛丛,一簇簇,枝朵锦绣,绚丽多彩,争奇斗艳,芳香迷人。它们纵情开放,如此恣意浩荡。面对牡丹花海,只有欢喜地走近一朵又一朵牡丹,用眼睛抚摸她们一棵棵神色间富贵逼人的底气,心里一声声唤它“牡丹”,声音落下,花影落下,惠风闲柔,花香悠悠,只此一面,已叫人醍醐灌顶,念念不忘。有人说,因为一朵花爱上一座城。而我,爱上菏泽城,是因为这里静泊着的一个牡丹花海。我和同学们在牡丹园尽情合影,与牡丹花,与“牡丹仙子”,与“天下第一香”石碑。在这里,我们定格了牡丹花的绚丽多彩,定格了我们美好的青春向往,也定格了一去不复返的年轻时光。于是,日子开始变得如富丽圆满的牡丹一样年轻纯粹、饱满有力,幸福吉祥。多年以后,回头再看这些照片,脸上依旧是满溢笑意,心上依旧是牡丹花香。

成家后,姐姐的爱人捎来两棵牡丹花苗,婆婆把它种在了迎门墙边。这是一种黑牡丹,据说特别稀少珍贵。我纳闷得很,有什么好的呢?色彩暗暗的,哪有红色养眼亮心啊!是我孤陋寡闻了。十几年前,有人上门出价1000元,婆婆没舍得卖,尽管家里当时十分拮据。我知道,牡丹花不仅花香袭人,美不胜收,里面更是蕴藏着富贵美满,吉祥平安,与蒸蒸日上的一路繁华。怎么舍得卖呢?

逝去的从容逝去,重来的依旧重来。踏着生活的琐屑,捡拾快乐的碎片;踩着人生的烦恼,预览未来的美好。良辰美景,一往而深,我想,等我退休了,我就在老家二亩田里,搭上茅屋几间,种上几多桃花,更多牡丹,邀上老友,在花间或簪花而行或读书或打牌或野炊,逍遥地住在春天里,过一过红紫芳菲的富贵岁月。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