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红生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1-04-21 09:16
□ 唐红生
“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又称谷雨花,谷雨时节赏牡丹习俗由来已久。清人顾禄诗云:“神祠别馆筑商人,谷雨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无国色,锦棚只护玉楼春。”每到此时,菏泽、洛阳等地都举办牡丹花会,游人摩肩接踵,个个喜气洋洋,如同赴一场盛大的节日。
我曾去过多地赏牡丹,今年又走进牡丹园。花已跃上枝头,散发缕缕香气,沁人心脾。盛开的花,花瓣重重叠叠,碗口大小,胖嘟嘟的娇艳迷人;含苞的花,顾盼生姿,不胜娇羞;依偎的花,耳鬓厮磨,卿卿我我。在我眼里,牡丹有独特的禀性,既风姿绰约、争奇斗艳,又流露出绵绵情意,仿佛在倾诉一场场爱情故事:红色的花似火一般炽热感情,白色的花如雪一般纯洁爱情,粉色的花几多浪漫,黄色的花泛出淡淡怜爱。随风飘落的几片花瓣,恰如红颜老去。
牡丹花色多样,尤以黄、绿为贵,我有幸看到姚黄、魏紫等精品,那姣好的模样、高贵的气质,真乃大饱眼福。
蜜蜂、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我也蹲在花丛中细细品赏,花枝细而长,叶有小巴掌大小,翠绿清爽。花朵硕大,花瓣肥厚,花蕊密密匝匝,玉笑珠香,潇洒风流。我喜欢画花鸟国画,更喜欢画牡丹。每到一地,都举起相机不停地拍,以便回来临摹、创作,将牡丹的风采留在画中。
“出门俱是看花人”,游人徜徉花海,兴致勃勃。牡丹是女人的最爱,她们穿着钟爱的服饰,有的甚至带了几套衣服,专挑大朵的花,站在不同角度、摆出各种姿态,与之合影。或许她们念念不忘诗仙李白赞美杨贵妃容貌时所作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诗句,也想沾一沾牡丹的美艳和美人的风韵。穿汉服的几位妙龄女子,围着牡丹转来转去,成了游人眼中的“牡丹”。
历代文人咏牡丹诗句不计其数,边赏花边吟诗也是件趣事。诸如“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等,我更爱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一句,你看,牡丹竞相开放,美不胜收,俨然成为“国色天香”的海洋,怎能不怦然心动?
牡丹虽雍容华贵,也有烟火气,已有2000年栽培历史,早就走进寻常百姓家。一些地方种植的牡丹除用于观赏外,也可以药用,在秦汉时期即以药用植物记入《神农本草经》,其根表皮入药称丹皮。药用牡丹一般呈现白色,其枝干挺拔,冰清玉洁,花蕊金黄,煞是好看,也带动了当地百姓致富。
我在牡丹园旁一家农家乐用餐,主人满面笑容,美滋滋的,像牡丹花一般灿烂。坐在院落,点几道土菜,望着阳光下清淡的炊烟,思绪也随之袅袅升起,飞向蓝蓝的天空。几朵飘浮的云彩,好似牡丹飞上了天。沉醉在眼前景致,我忽然觉得,牡丹铺满了田野,也铺满了百姓通往小康生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