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人文菏泽  > 正文

千年古园凝香园

作者: 张祥宾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2-04-27 10:06

廿年梦想故园花,今到开时始到家。

几许新名添旧谱,因多旧种变新芽。

摇风百态娇无定,坠露丛芳影乱斜。

为语东皇留醉客,好教晴日护丹霞。

这是镌刻在凝香园内西北角何氏宗祠影壁墙上的一首著名的《牡丹》七律,为明末工部尚书何应瑞所作。凝香园俗称“何家花园”,坐落于今菏泽开发区岳程办事处岳楼行政村,据说为我国古代北方八大名园之一。园子旧主人何应瑞尤爱牡丹,辞官归家后将各色牡丹种了满园,自此,牡丹便成为凝香园不可或缺的特色。

谷雨时节,凝香园各种珍稀名贵牡丹次第开放,有何园红、何园白、金轮黄、绿玉、白玉……不禁让人流连忘返,纷纷拍下娇艳绽放的花朵。除名贵牡丹外,园内存留腊梅、桧柏、凌霄书等名贵花草树木40余种,侧面见证着菏泽牡丹的整个发展历程。

园内小道曲径通幽,尽头是何氏宗祠。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何尔健考中进士,历任鄢陵知县、浙江道监察御史、辽东巡按、官至廷尉(大理寺卿)。他一生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有“铁面御史”的美名,何氏后人建成何氏宗祠,并恪遵《五世祖御史尔健公训约十四条》,以伦理为纲纪,循规蹈矩诚信做人;以守身为良法,不交损己之友;以法戒为要道,行正事畏法度明道德;以勤俭为根本,不事奢华……历经数百年,开好学上进、明伦知礼风气之先,族中名士辈出。诸如何应瑞、何觐、何思源、何思乾、何兹全、何芳华、何鲁丽等知名人士皆出于此。

何思源,早年就读于山东省立六中(今菏泽一中),1915年考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1919年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后留学欧美。1946年任北平市长,1949年1月,他为促进北平的和平解放积极奔走,在小女儿被炸身亡情况下,他仍不顾自身安危,坚定促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大女儿何鲁丽,曾任第九届、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她一生心系故乡,关心菏泽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关爱家乡的一草一木。“凝香园”立有一块三米高的石碑,碑首上雕有双龙盘云,碑中镌刻“凝香园”三个大字即为何鲁丽所题。

何思乾,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菏泽工委民运部部长、宣传部长、工委书记等职。1942年,日伪军向革命根据地进行灭绝人性的“9·27”大扫荡。何思乾和范县二区数名同志不幸被捕。他们面对豺狼毫无畏惧,英勇斗争,宁死不屈,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万岁!”慷慨就义,时年24岁。

菏泽,地处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广袤的黄河冲击平原。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时曾指出,菏泽,传说是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先为商汤之京畿,继属曹国之疆土,孙膑、吴起、范蠡、曹植、黄巢、宋江等历史人物都同这里有密切关联,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这片土地膏壤丰腴、沃野千里,孕育了人民清廉俭朴、忠厚善良的品行。“笑饮贪泉”的吴隐之,“一钱诛吏”的张咏,“激浊扬清”的张齐贤……“一锅清水为自己送终的专员”刘齐滨,“不分妻儿救济粥的红色县长”王石均……跳入冰水中勇救4位落水老人的党员郭威,连夜为疫区送菜的菜农王春凤,为疫情滞留高速的货车司机送餐的沿路村民……从历史上被正史立传的清官廉吏,到当代正直不屈的革命先烈,再到现如今助人为乐忠厚淳朴的先锋模范,菏泽人民就像这美丽的牡丹花一般,绽放着自己,为国家和社会增添靓丽的色彩!张祥宾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