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人文菏泽  > 正文

状元没有“双城记”

作者: 张长国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3-04-12 09:52

明代成武县文庙中“兖州府成武县古今人物志”石碑上刻着韩克忠的名字

在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下,能够中得状元,不但对本人来说是一件极为骄傲的事情,而且,对状元的家乡来说,也是一件非常骄傲的事情,因为,这代表了一个地方的学风。人们常常说一个地方出现了许多名人,就说这个地方“地灵人杰”,所以,也产生了诸多的名人之争。而明代的第一位山东状元韩克忠的家乡,因为历史的原因,也产生了故里之争。

十多年前,《大众日报》2011年1月7日的“大众周末”丰收版刊登了一篇《状元也下“双黄蛋”》的读史札记,文中提到“状元韩克忠乃山东武城人氏,是明代的第一位山东状元,也算是为山东争了光了。”在文中,作者把状元韩克忠说成是武城县人的说法有误,也给菏泽以外的不少各界人士带来了误解,其实,在菏泽,韩克忠是成武县人早已不是什么有争议的事情。在如今菏泽大力发展旅游文化、适值“2023菏泽牡丹节会”举办的背景下,更有必要进行澄清。

状元韩克忠是今成武县成武镇韩庄村人,与距离300多公里外的德州市武城县风马牛不相及。据清道光版《成武县志》卷九人物志乡贤条目下记载“韩克忠,字守信,洪武丙子科举人。丁丑,刘三吾、白信蹈主试,忠不与中式之列。刘白所取宋琮等五十二人,江北无一与者……”其下记载了关于“南北榜”案的经过。在明代,韩克忠之所以在山东非常出名,不仅仅是他状元的身份,更深层次的是因为“南北榜案”。在这个案件中,因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介入,而成为历史上一件非常著名的科考案。

在清《城武县志》卷四学校志中有“乡贤祠”条目,并注“戟门右,历代乡贤共一十有三。”以下又列举了从汉代本地的孝子孙期至清代本地的官员刘淮等十三位乡贤的名单,在明代的五位乡贤中,就有“按察司佥事、前翰林院修撰韩克忠”的说明。乡贤祠是个什么地方呢?它是由本地官方所建立,用来祭祀本地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的这样一个祠堂。清朝道光年间距明朝洪武年间也只有四百年左右,而某地被钦点一个状元,在封建社会则是一件特别轰动的大事,因此,当时的成武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300多公里外的武城人弄到自己的乡贤祠里当成本地乡贤来祭祀,更不可能在县志上错记.何况,修志无论在古代和现代都是一件非常严肃和慎重的事情。这是其一。其二,县志卷二建设志坊表中又记“状元坊,在东门内,明状元韩克忠建”。可见,这状元坊至少在修志时还存在,否则,县志无缘无故杜撰这么一个状元坊又有什么意义呢?又何况是状元坊呢?须知在封建社会建立坊表都是要经过批准的,谁又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建这么一个假坊表呢?据成武县的一些老人回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韩克忠的状元坊还存在,为四柱三间式样,非常雄伟。其三,状元墓的存在是一个重要证据。成武镇韩庄村,距县城约一公里,位于东鱼河南岸,现村内仍有韩姓族人,韩克忠墓就在该村,且县志卷一舆地志丘墓中也予以了记载,并特地注明“明韩克忠墓,在县北二里许贾庄(现改为韩庄)村,有碑。”如果说单凭文字记载不足为信的话,状元坊、状元墓的存在则是一个实物证明。在民国时期,据传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曾到成武检查,因为同为韩姓,他专程到状元墓查看,还拨款进行了重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开挖东鱼河,状元墓消失。

那么,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说韩克忠是武城人呢?这来自因为《明史》上记录韩克忠是“武城人”。其实,这并不是《明史》的误记,清初编《明史》时,是按照当时的明朝史料编写的。《清史稿·地理志·山东·曹州府》载:“城武……明洪武四年,属济宁府,寻改属兖州府,以城武为武成。”这就说明,韩克忠的时代,成武县被改名为武成县,清初编写《明史》的时候,时人尊重历史而照实记录,并非误笔,更不是某些人认为的韩克忠家乡是德州市武城县。所以,这是因为古代县名重名所引起的误会。

文/图 张长国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