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人文菏泽  > 正文

桑梓创业的“文化情怀”
——王雷战传承中国结的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小记

作者: 刘厚珉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3-04-21 10:01

工人们在切磋中国结编织技艺
工人在整理编织线

王雷战(中)与工人张英(左一)向客人展示新款扇形桃木中国结(灯笼款)

单县高韦庄镇马寨村青年村民王雷战把在外务工学到的中国结编织技术带回家乡,创办了“文化车间”。在悉心传承这一非遗的基础上,王雷战不负初心、守正创新,带领父老乡亲“编织”一条乡村文化、产业振兴之路。

王雷战介绍,中国结是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其本身所彰显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传统文化。中国结原本为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后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今日的装饰手艺。史料记载,周朝人随身佩戴的玉常以中国结为装饰,而战国时代的铜器上也有中国结的图案,延续至清朝中国结才真正成为盛传民间的大众艺术。“中国结有双钱、琵琶、十字结、锦囊等十几种结式,代表着合力、团结、幸福、和睦、平安,是一种中国人的民族文化情怀。”王雷战说。

王雷战领办的鸿福工艺品车间,其习惯称为“文化车间”。流动着中国红的生产线上,夙兴夜寐,能工巧匠们专心致志地忙碌着,历经编框、做花、组合、焊接、整理等十几个工序,一只只寓意美好的中国结便编织完成。“目前咱有三大类30多款产品,分别是盘长结、板结、桃木结,纯手工制作,涵盖了当今最流行、最畅销的款型。”王雷战说,中国结的颜色是鲜艳的中国红,极其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特别是桃木中国结,寓意吉祥、祈福平安,深受群众欢迎。”

目前,王雷战的车间有三四十名员工,年纪最大的80岁,设计人员都低于30岁,薪水按计件核算,多劳多得。“我获得的不仅是每月2000多块钱的工资,还有一种民族文化传承的自豪感、获得感、幸福感!”工人张英如是说。

王雷战认为,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从这一点出发,他不负使命、责无旁贷。“我们的销售方式是线上加线下,线上主要是抖音、快手直播推广,线下供应一些商超团购,今年能达到300万元以上的营业额。”王雷战高兴地说。     文/图 通讯员 刘厚珉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