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社会新闻  > 正文

城市扩容提质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系统工程,具体是指,通过扩大城市空间和提高市政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以及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增强市政公用行业服务功能与水平等手段,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体现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发展的综合性要求,旨在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工程项目和政策措施,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扩容提质,居民幸福更有“质感”

作者: 孟欣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4-09-30 11:05

image.png
日兰高铁全线贯通
image.png
村BA火爆举行
image.png
巨野青龙山景区
image.png
乘客菏泽牡丹机场登机
image.png
东明国家湿地公园
image.png
公益剪纸培训
image.png
农民丰收节
image.png
航拍菏泽

□记者 孟欣

岁月铭刻奋斗的艰辛,时代印证铿锵的脚步。1949-2024年,75年以来,菏泽城市空间不断扩容,城市服务质量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75年时光,给菏泽这座城不断留下新的精神烙印。

1 统筹规划,构建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菏泽,百废待兴,破落的城镇是人民休养生息、奋发拼搏的根据地。随着75年的经济持续发展和棚户区改造,72条街、72眼井、72个大水坑等小城古迹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城镇。

9月下旬,凉风习习吹拂菏泽大地,无论是在公园戏耍的幼童,还是锻炼身体的老者,抑或是上下班途中的市民,闻着淡淡花香俯视穿城而过的小河流水,看着绿草如茵仰视蓝天白云,车水马龙穿行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现代化的都市,无不彰显着菏泽这座美丽的城市愈加娇艳的姿态。

菏泽市作为山东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4个试点市之一,自2019年7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以来,全力推动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于2023年10月31日获省政府批复实施。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菏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立足菏泽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市以及鲁苏豫皖四省交界的区位优势,以实现“突破菏泽、后来居上”为总要求,着力把菏泽建设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鲁西崛起新高地和现代平原农业强市。以“三区三线”为基础,以黄河滩区和黄河故道为屏障,以菏泽市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区域交通为廊道,以县城和重点镇及重要产业园区为支撑,构建“一核四带、三廊三轴、多极多点”的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城镇空间方面持续提升菏泽市中心城市人口集聚能力;立足区域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推动县城差异化定位和特色化发展,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县城;重点提高中心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分类引导小城镇发展,形成“一核两带、三轴多极”的城镇空间格局。

我市将优化中心城区功能结构和布局,建设西部高新科创产业、牡丹城区综合服务、中部产城融合、定陶区产业集成、东部高铁及现代产业五大功能片区,推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沿万福河、赵王河、洙水河等形成中心城区骨干生态廊道,构建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调发展。

在提升城市能级方面,我市聚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充分发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城市开发、利用和保护中的指导约束作用,持续推进综合交通、公共设施、绿地系统等29项专项规划编制。加快推进思源河、七里河等6个重点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严格规划执法,强化城市风貌管控,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在城市更新改造方面,持续抓好41个城市片区更新,改造提升56个老旧小区。精细化实施城市界面提升行动,对市区75条主次干道的沿街立面和背街小巷实施改造提升。着力提升城市功能,推进国花大道东延改线工程等9项城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立医院长江东路院区等15项专项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持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大城管”运行机制,全面实施考核评价制度,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以“绣花”功夫管理好城市。深化提升“红色物业”建设,精细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儿童友好城市等创建活动,推动城市管理和城市文明“双提升”。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引导小城镇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统筹配置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

同时,稳步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为民谋福祉,提升城市品质内涵

民生是人民的幸福之基,是社会和谐之本。75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群众增收和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让社会发展更有温度,民生福祉更有“质感”。

“小区中的老年人占比较大,‘上楼难’成为群众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单县阳光嘉园小区居民苏武斌告诉记者。单县阳光嘉园建成于2007年,是一个老龄化程度较高的老旧小区。目前,该小区加装的45部电梯采取平层入户的方式,解决了老年人和行动不便人群的上下楼难题。

老旧小区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但由于建筑年代较为久远,配套设施已经跟不上居民需要。我市住建部门用“最简洁的手续办理、最快的建设周期、最佳的群众工作方法”,积极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让幸福生活“一键直达”。同时,聚焦老旧小区改造“楼道革命、环境革命、管理革命”要求,高标准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让群众乐享幸福新生活。

近年来,我市将持续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民生一大实事,推进城乡学校合理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深入实施扩优提质行动,省市县三级教育强镇筑基试点覆盖率达到100%,乡村中小学强校扩优覆盖率、省一类以上优质幼儿园占比分别达到50%、40%以上。努力培育打造了一批特色高中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重点学科。如期推进菏泽医专建设,支持菏泽学院升格为菏泽大学。

在健康菏泽建设方面,我市积极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重点卫生项目建设。启动实施新一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城乡医疗机构一体化同质化发展。持续深化市疾控中心和牡丹区、单县疾控中心改革试点。推广“中医药全科化”诊疗模式,做好“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

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我市深入实施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大力支持创业就业,全力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加快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养老保险新增扩面6万人以上。推动基本医保和商业补充保险有效衔接,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持续增加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加快建设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统筹做好特困供养人员、孤困儿童等特殊群体福利保障,让社会更有温情、更加温暖。

民生无小事,如今生活在城市中,不仅可以“推窗见绿,出门见景”,还能在家门口的“口袋公园”锻炼身体。日前,在鲁西新区岳程街道文化中心的“牡丹书房”内,中小学生在志愿者的陪同下,沉浸在阅读的海洋中。把城市书房嵌入基层社区,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阅读乐趣,这是我市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15分钟社区生活圈”半径的有益探索。

我市围绕提升城市品质内涵,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开展城市体检,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老工业区和背街小巷改造,积极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构建多元住房供应体系。全域推进海绵城市、人防空间建设,加强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突出文化内涵,彰显牡丹特色,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城市绿道、口袋公园和社区公园,打造便民、惠民、利民高品质“15分钟生活圈”,确保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3 三间平房接入世界,构建立体交通新格局

1980年2月8日,济菏铁路通车,第一列火车驶进菏泽,彻底结束了菏泽人坐火车要辗转到106千米之外商丘的历史。时光荏苒,转眼已经过去44年,菏泽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现已全面建成“水陆空”立体交通格局。

设站初期的菏泽火车站房还是三间砖木结构的平房,售票、客运、行李托运全都挤在里面,也没有候车厅,乘客只能在简易遮雨棚下的土站台上候车。随着京九铁路的开通和打工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坐火车出行。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菏泽第二代火车站于2004年改造完成。2012年8月,第三代菏泽火车站正式开工建设。新的菏泽火车站气势恢宏,设施完善,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京九铁路上。

2021年12月26日,鲁南(日兰)高铁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运营首发仪式在菏泽东站举行,至此,鲁南高铁全线贯通,牡丹之都菏泽从此步入“高铁时代”。鲁南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连接通道,是山东省“四横四纵”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线通车后将成为鲁南地区进入中原和北上广等地区的重要通道。项目的建成,彻底结束了菏泽市不通高铁的历史,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增强鲁南、鲁西南与京沪、中原地区交通互联互通性,起到整合城市功能、树立区域核心、填补“两城五片区”城市空白的作用。菏泽已实现与中原、西北、西南、南方主要城市的高铁直达。

2024年9月24日,在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2024年菏泽市城建、交通领域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获悉,我市在交通工程项目方面,17个交通运输领域工程项目中1个已完成(普通国省道养护工程);10个已开工,6个正在推进前期工作,累计完成投资113.5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60.16%。

雄商高铁是国家京港(台)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菏泽段149公里,目前三电及管线迁改已基本完成,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已完成工程量的65%。雄商高铁建成通车后,将与日兰高铁在我市形成“十字交汇”,我市北上、南下、西进、东出的高铁通道将完全打通,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将纳入菏泽的“一日高铁圈”,对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8月3日,投资5.5亿元的鄄城铁路货运站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是2024年山东省重大建设项目,建成运营后,对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市在建高速公路项目4个,分别是济广高速菏泽段改扩建、郓城至鄄城高速、济商高速成曹段和徐民高速单曹段,其中济广高速菏泽段年底前建成通车。全部建成后,菏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800公里,“五横四纵五连”的高速公路网络布局将初步建成。

今年,我市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700公里,目前已完工576.3公里,占全年计划的82%。继续推动“交旅融合”发展,推动四好农村路与工业园区、全域旅游、现代农业等融合发展,加快推动省“黄河入海”廊道项目、成武县东鱼河北支旅游路、东明县生态马拉松赛道公路等项目建设,提升完善单县浮龙湖旅游路、巨野县金山旅游路、东明县万福河旅游路等一批特色旅游公路,实现“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旅游新景观。

2021年4月2日,菏泽牡丹机场正式通航运营,标志着菏泽迈入航空时代,为菏泽搭建起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空中桥梁,有效发挥了民航机场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牵引作用,促进循环、扩大流通的支撑作用。

2021年10月29日上午,作为山东省重大项目、山东省十三五期间重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菏泽市新万福河航道万丰港正式开港,标志着菏泽继洙水河航道通航后,又一条内河航道投入运营。万丰港的开港,将为鲁西南交通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建设发挥积极作用。今年,新万福河航道二期工程已经开工,关桥船闸枢纽施工单位已进场。郓城新河通航工程,正在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建成后菏泽将完成内河航道“川”字型布局。

菏泽“水、陆、空”立体交通格局持续完善,一座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横空出世。

4 万物互联,“跨境电商+产业带”推动电商发展

从一封封寄托思念的手写信件到连通天南海北的微信视频,从以实体店为主的区域经济,到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科技的进步带来经济发展方式的革新。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菏泽人借助“互联网+”,大力发展电商经济,并留下了浓浓的时代烙印。

“通过我们的网络,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款原创汉服,它穿在身上,彰显的是咱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近日,在菏泽曹县大集镇电商产业园曹县汉悦服装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内,电商主播正借助高速网络,通过手机直播向全国乃至全球的观众介绍汉服产品。在菏泽,像曹县汉悦服装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

随着国内移动通信技术不断革新,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悄然进入菏泽人的生活中,人们通过网络实现即时通信。从黑白屏到彩色屏幕,从通讯机到多功能智能机,手机更新换代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手机经历了1G、2G、3G、4G时代,2019年2月22日,菏泽移动开通了全市第一个5G基站,拉开了菏泽5G元年的序幕。2019年5月16日上午,菏泽移动公司召开“和5G·共未来”5G首发启动大会,标志着菏泽市5G商用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

网络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石,其演进历程与电商产业的飞跃紧密相连。从最初的拨号上网,到如今双千兆网络的普及,每一步都见证了我市网络技术革新对电商产业发展的支持。

光纤网络的全面覆盖,为我市电商产业全面崛起提供了强大动力。政府通过推动创新,优化环境,确保电商行业快速发展。目前,我市已全面进入双千兆时代。对于电商产业而言,不仅意味着更加流畅的视频直播、更加快速的在线交易处理,还为远程协作、智能仓储、大数据分析等提供了可能,进一步推动了电商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

如今,在5G技术的支持下,菏泽人畅快无忧地享受智慧数字生活,体验在智能制造、自动驾驶、智慧园区、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应用。电商企业也借此机会,纷纷开展直播带货,将产品展现给全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极大地促进了菏泽经济社会的稳步增长。

城市扩容提质是一个涉及多领域、多层面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协作。75年来,菏泽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等手段,全面构筑了适宜居住、有利发展的城镇体系,使城市在环境质量、聚集能力、承载功能、居住条件、风貌特色、管理服务等方面有质的提升,为居民创造了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顾菏泽75年来的城市扩容提质奋斗历程,我们汲取宝贵的历史经验,将以更加昂扬的奋斗精神,用每一位奋斗者的磅礴力量描绘新时代动人画卷。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