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飞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5-04-29 09:34
在鲁西南大地有这么一所职业院校:教师潜心治学、传道解惑;学子勤学创新、苦练本领;在齐鲁大地的各个战线上,毕业生接续奋斗、干事创业。她汲取齐鲁文化精髓,勇担教书育人使命,承担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任务,获批1+X证书试点27个,举办省“技能兴鲁”赛项9个,协办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并荣获全国一等奖、国际优胜奖,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大赛、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累计突破10000人次,获得各类大赛奖励1000余项……她就是菏泽职业学院。
以德铸魂 培养有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的人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廉洁承诺,以青春之力谱写廉洁新篇,奋力书写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在菏泽职业学院“青春·清菏韵泽”廉洁文化馆内,记者翻看互动区的留言簿,前来接受廉洁教育的师生们纷纷留下廉洁寄语。
育人贵在立心,树人重在铸魂。菏泽职业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扎实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全力构建马克思主义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全校力量和资源,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统一。深挖善用本地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底色”,助推立德树人走深走实。倾力打造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基地、菏泽市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市级见义勇为教学实践基地、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青春·清菏韵泽”廉洁文化馆五大校园文化工程,做好本地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和研究阐释工作,引领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
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思政教师成长共同体,以“四有”“六要”“八个相统一”等标准严格要求思政课教师,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道德涵养,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创新协同联动教学模式,抓紧思政“第一课堂”、抓牢实践“第二课堂”、抓好网络“第三课堂”,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不断走深走实,“三全育人”取得积极成效。
以智启慧 培养有扎实知识与学习能力的人
教育要启智,就要打造高质量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长知识、强本领、重创新。
走进菏泽职业学院实训中心,机器轰鸣声与键盘敲击声交织成奋进的乐章。学生们全神贯注,眼神中透着对知识与技能的渴望。他们在实训导师的指导下,熟练地操作着各类先进设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干练。从精密零件的加工制造,到复杂程序的编写调试,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打磨自己,力求在技能学习上精益求精。
近年来,菏泽职业学院紧紧围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优势产业,精准对接菏泽“231”特色产业体系,优化专业布局,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培育专业群核心竞争力。与齐鲁工业大学、菏泽学院共建“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专业,扎实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技术服务两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电商物流和人工智能专业群入选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深化“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机制,持续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以赛促练结硕果:2024年,在第十七届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斩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2项;在其他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00余项,取得历史性突破。 这种“赛场即课堂”的育人模式,让职业教育真正实现了“教有所指、学有所用”。
通过大赛历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毕业生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就业市场上备受青睐,许多学生还未毕业就被企业提前预定。以赛促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推动了学院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行业最新技术和标准融入课堂教学,实现教学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以体强身 培养有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的人
“让参与体育锻炼成为一种校园风尚。”这不仅是学校教育提出的“以体育人”理念,更是该校正在积极推进的生动育人实践。
4月17日,菏泽职业学院田径场上彩旗招展、青春飞扬,2025年春季运动会盛大开幕。本届运动会为期两天,共设20余个竞赛项目,2000余名师生参与角逐。创意方阵表演、大型团体操等“花式节目”点燃全场,为春日校园注入蓬勃朝气。首日赛事中,男子100米、跳高、趣味项目等接连展开角逐。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看台上师生呐喊助威,志愿者与裁判员恪尽职守,共同诠释“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
除了定期举办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和群众性体育活动,菏泽职业学院还深入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在“学习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展加快推进生命、卫生、体质、锻炼的融合改革,创立“体育与卫生”“体育与职业技能”一体化课程,对学生体育锻炼进行监测、记录和考核,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风尚。
近年来,除了体质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促进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石,也是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菏泽职业学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建立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个体心理咨询与辅导,建立了“四位一体”健康工作体系。疫情期间,教师们走访学生宿舍,对重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跟踪评估,以帮助学生缓解焦虑、烦躁等情绪,涵养正能量。
以美润心 培养有工匠精神与职业品格的人
靛蓝桌布铺展文化底色,牡丹纹样团扇轻摇雅韵,素雅香囊、清新丝巾与现代帆布包相映成趣,展区内百余件文创产品将蓝印花布的 “蓝底白花”与牡丹元素巧妙融合。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生将牡丹纹样、菏泽城市地标等元素融入设计,推出带有地域色彩的系列文创产品。印有双纹融合图案的帆布包、书签一经亮相便成“爆款”。一位来自外地的游客赞叹:“没想到传统蓝印花布能这么时尚,既有文化底蕴又实用,我要多买几件送给朋友!”
“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专业实践,更是一场文化守护行动。”项目负责人李泽亚介绍,团队依托经济管理专业优势,前期调研非遗市场现状,制定“文化传播+产品营销”双线策略:线上通过短视频、直播,展示蓝印花布制作过程;线下结合牡丹节会流量,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他们还邀请游客参与扎染 DIY 活动,亲手制作独一无二的蓝印花布方巾。“学生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到品牌推广全程实操,真正实现了‘把非遗课堂搬进节会’。”经济管理系指导教师王松表示,此次探索为“非遗+文旅”“非遗+电商”融合提供了鲜活案例。
从牡丹文化艺术节非遗展台到职业教育课堂,菏泽职业学院以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聚焦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牡丹文化,全面实施“文创+科创”双擎驱动,构建“艺术生活+非遗传承+科创引领”为一体的新型大学科技园区,创新建设了菏泽非遗传承馆、万花湖美术馆、“非遗大师传承工作室、青泽书院、四季花厅等一批市级重点文化项目。探索大师现场匠心手造、线上线下AI实时智能互动体验非遗文化、网络直播推广销售“三位一体”的线上线下互动新模式。开展以“花开盛世”为主题的“悦读故宫”牡丹文化创意展,擦亮“中国牡丹之都”城市品牌。先后获批山东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试点)、省精品旅游研学示范单位、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
以劳淬技 产教融合培养有过硬技能的人
菏泽职业学院与北京热热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菏泽职业学院北京热热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工学实训基地”、菏泽职业学院中杰特种装备制造产业学院暨菏泽职业学院校外实习培训基地揭牌……这种“教室在车间、老师是技师、作业变产品”的教学模式,正是菏泽职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的缩影。
菏泽职业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协同育人新格局,努力走出一条产教融合育人、服务地方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面对菏泽市产业体系发展需求,学院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校企“双元”育人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开展以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和产业学院为主要内容的校企合作新模式,积极推动与大中型国有企业和地方龙头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与全国400余家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60个,牵头成立菏泽高端化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菏泽市乡村振兴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参与50余家共同体、联合体建设,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共建了震雄、众信等多个产业学院,成立了东明石化、舜和等多个订单班,逐步形成更加多元的办学格局,成为鲁苏豫皖交界区域重要的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基地。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菏泽职业学院聚焦“五有菏职人”创新培养,全力奔跑在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征程上,蹄疾步稳向“大有作为”高质量迈进,用奋进之笔谱写学校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新篇章。
记者 杨飞 通讯员 董群 刘美琼
(本版部分图片为资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