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深度报道  > 正文

“双减”落地,校外培训机构转型之路在何方

作者: 孟 欣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1-09-15 09:40

blob.png
孩子成绩依然是家长忧虑的重点,不少家长选择给孩子一对一开小灶
blob.png
学生正在某培训机构上晚自习,“补差”成了当前培训关注热点
blob.png
我市部分校外学科培训机构面临艰难转型,原先高朋满座的教室如今已闲置多时

□记者 孟 欣

“‘双减’落地,的确给我们辅导机构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谋变之路势在必行。”“孩子现在的确减轻了不小的负担,学校作业、课外学科辅导都减少了,但就是担心孩子的成绩……”又一个新学期到来,随着“双减”政策出台,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运行作出严格规范,一系列配套措施随之出台。校外培训机构何去何从,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小学生奔波于家庭、学校、培训班之间的脚步,开始有了改变。但随之而来的各种不安也在“煎熬”着培训机构和学生家长。对此,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展开了采访。

家长:喜忧参半,课业减轻担心学业升学受影响

“能明显感觉到孩子回到家的作业减少了,能有更多时间去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看着孩子的笑容多了,我们家长非常高兴。”9月14日,在市第一实验小学门口等待接孩子的家长师蕊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双减’落地,对孩子对家长来说都是大好事,但就是担心孩子作业减轻,会造成成绩下滑,会影响孩子升学。”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发现,有此疑虑的家长占到不少。

“我们并不是见不得孩子课业减轻、负担减轻,但该来的考试、升学还是会来,在考试制度、升学机制没有得到变革,仍看‘分’以定‘好坏’的大前提下,孩子负担减轻是好事吗?我看不见得是。”家长张君德无奈道,“孩子的兴趣爱好,我们一直都是尊重的,之前也根据她自己的意愿报了几个班,基本上不影响孩子学习和玩耍,但现在孩子空余时间增多了,尤其是晚上的时间,不给她找点儿事做,还真不行,像手机、电视,家长克制自己并不代表孩子就能一直经受住诱惑。”

“说起之前,真是一把辛酸泪啊!”同样在市丹阳路小学门口等待接孩子的家长刘灵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我家孩子现在上六年级,相比现在,之前孩子的课业非常繁重,尤其是三年级之后,一旦不认真点儿、作业难点儿,就得写到晚上10点以后。孩子累,家长也跟着心焦。后来,我实在没法了,就给孩子报了辅导班,再加上孩子自己喜欢的兴趣班,基本上每天都没闲下来,尤其是周末更忙,各种辅导班兴趣班来回转,连着我们家长也跟着比上班还忙。”

上了这么多这么年辅导班,但说到辅导效果,刘灵却颇有微词:“有些班真的能让孩子学到东西,老师也比较负责。我们家长向他们了解情况,他们总能比较准确地道出孩子的表现等。这样的班,孩子喜欢家长也比较放心。”刘灵说,但在“拎”着孩子往培训班里冲时,也碰到不少让人很不满意的,“疫情前,有段时间,孩子对围棋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们想这个兴趣也不错,就给他找了个比较满意的围棋班。谁知道,孩子上了3次课之后说啥也不去了。我原先还以为是孩子就是一分钟热度的问题,但了解之后才发现,孩子在班上根本没有得到应有的辅导,部分老师还给予‘冷’待遇,让人糟心得不行。这不,从那之后,孩子再也不说学围棋的事了,我给他换个班他也不去了。唉……”

培训机构:停课、退费,一个行业正集体转向

菏泽中达广场聚集着多家培训机构,工作日期间,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在这里看到,像钢琴、舞蹈、书法、机器人编程等培训机构均在正常营业,门口的工作人员热情地向往来顾客介绍课程。部分像课业辅导类的培训机构则大门紧闭,每天晚八九点钟或周末,围拢在外的庞大家长队伍曾是这里的一道“风景”。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联系到一家正在歇业的课外课业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介绍,“双减”政策公布后,门店就停止了培训,目前已完成130多名学生的退费工作,正准备向素质教育培训转型。

据了解,“双减”意见要求“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周末、节假日、寒暑假是原先校外培训的主要时段。“双减”意见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同时,“双减”意见中规定了多项“严禁”事项——“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双减”意见还规定:“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课业培训类越来越难做了,不转型不行了,很多老伙计已经在考虑跨行业转型了,我这边还是希望在这个行业发展下去,毕竟有20多年的经验了,割舍不了。”菏泽市某连锁课业辅导机构负责人李峰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课业辅导肯定得做下去,目前,只有周一至周五的规定时间段进行学科类培训,而培训的目的则从过去的‘培优’变成了‘补差’。其他像口才、阅读等也在考察市场。”

近年来,朝着商业运作方向狂飙突进的校外培训行业终于缓了下来,转而寻求新的出路。

出路:调整培训方向,行业转型势在必行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发现,随着“双减”落地,我市绝大多数教育培训机构均表示会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意见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他们开始探索转型发展之路,或成立素质成长中心,专注于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目标发展要求;或把重点放在语言培训、兴趣类培训等方面,或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领域拓展。

在紫金国际广场,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看到,儿童体能训练、轮滑、武术、乒乓球、拳击、篮球等培训班都非常火爆。刚给儿子报了篮球培训班的家长王晴说:“小孩子嘛,搞搞体育还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转向素质教育外,成人职业教育也是校外培训机构转型的火热赛道。成人职业教育符合国家政策方向,同时有着大量的社会需求,成年人语言培训、大学生考试、财经、公考等多类职业教育都非常火。

正如多个培训机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来不及做过多感慨,转型已经在路上。“很多培训机构正在积极寻找出路,校企合作、营地教育、成人教育、智能硬件、教育科技等都有可能成为校外培训机构未来的发展趋势。”李峰说,“国家鼓励强化语文,开展书法、阅读、古诗词、演说等培训,科技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编程、人工智能以及音乐、美术等培训领域大有前景。”

面对当前转型的大形势,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发现,也有人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一些机构和老师的培训思维已经固化,向素质教育转型非常困难;家长是否会为素质教育课程埋单,还涉及教育评价体系的调整、思想观念的转变等诸多问题。”菏泽市某培训机构负责人表示。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随着国家政策的实施落地,市场需求也在发生着转变,教育行业发展终究要适应社会前进的方向,转型是一个缓慢且谨慎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跟紧国家政策,从整体看待问题,从未来思考可行之道,只有具备创造性、多样化、个性化才会在未来更具备优势。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