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云华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1-11-12 14:42
老人获得的抗美援朝相关勋章
抗美援朝老兵张义生
二等功证书已经泛黄
记者 云华
在定陶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老革命军人光荣册”上,记录着众多曾为新中国事业贡献青春热血的老兵。在参与过抗美援朝战争的战士名册中,我们找到了已近百岁的张义生老人,听他讲述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不凡经历。
人生中唯一一次出国,是为了战斗
11月11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定陶区滨河街道办事处李线庄社区,见到了年迈的张义生老人。张义生于1948年入伍,先后参加过淮海战役、解放上海、抗美援朝等,曾获得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
张义生老人已98岁高龄,尽管已记不太清自己在战场上受过的伤、立过的功,但回忆起战场上的情景和那些逐渐模糊的战友的模样,老人浑浊的眼睛逐渐有些湿润。
1950年,朝鲜爆发战争,当抗美援朝的号召发出,曾参与过解放战争的张义生积极响应,随部队出发前往朝鲜。
“我们先从菏泽去了安东(今丹东),当夜进入朝鲜。”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祖国,他不知道,自己这一走是否还能回来,但他知道自己应该如何面对,老人说:“我不想死在异乡,但我是一个兵,怎么能怕死呢?!当兵就不能怕死!”因为国家需要,他与战友们不能退缩。
战斗环境恶劣,在轰炸中负伤
在张义生的记忆中,进入朝鲜后他们就在新兴里遭遇了美军陆战一师。“当时我们那边有二十一军八〇师、八一师,位于我们东边的是哪个部队我有些记不清了。我们还打过英澳二十七旅。”年迈的老人努力回忆着战斗时的情景,却没有提及自己曾经负过的伤。
但墙上挂着的“二等功”证书记得,战争远比人们想象的更加残酷。
在老人的记忆里,在战场上,美军的飞机一轮又一轮地从空中掠过,有一次甚至动用了近百架飞机轰炸新义州。炸弹掉落之处即刻腾起浓烟烈火。在记者的追问下,老人终于讲述了受伤时的情形。
在那场大轰炸里,一架敌机飞到张义生所在部队的上方,扔下颗子母炸弹。大炸弹在空中爆炸,小的则在战士们附近炸开,爆炸的瞬间,张义生觉得腰间疼得钻心。他低头一看,一片炮弹碎片扎进了自己腹部的皮肉里,血止不住地往外流。张义生狠狠心,咬着牙自己拔了出来,伤疤却一直留了下来。
远离故土作战,志愿军战士们面临的不仅是战争的残酷,还有严寒、极度匮乏的供给和身在异乡的惶然与不安。
张义生回忆道:“我当时属于二十一军八〇师。一开始是带了20斤供给去的,用那种长袋子装着,好几个,搭在肩上带着。”但是,当敌军的飞机屡次轰炸我方供给线后,即便不是大雪天气,志愿军的供给也越来越难及时供应。
“那时在山上能找到啥就吃啥,找不到就不吃,有时候水也喝不上。”张义生说,春天时,位于山区作战的他和战友们有时会捡野豆粒儿充饥,这样的日子会持续几天。
在他的记忆里,给养及医护专列被炸后,我方志愿军为了御寒,将棉被拆开、掏出棉絮,再紧急缝进衣物中充当棉衣。
他记得,每天都有战友战死在那片土地上,有的甚至只有一面之缘,有的他还来不及记住对方的模样。“他们永远回不了家了,那时候的战友也找不到了……”采访至此时,老人眼角湿润,声音有些打颤。因年迈,老人的思绪也开始混乱,采访不得不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