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艳粉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2-05-27 10:58
□记者 艳粉
夏季是溺水事件易发高发期,溺水伤亡是危害少年儿童安全的“头号杀手”。每年学生溺水死亡事故频发,不仅剥夺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也给一个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带来灾难和痛苦。近几年,菏泽通过冬泳、救援、宣讲、阻泳和建游泳救生服务中心教学生学会游泳的五环相扣一条龙工作,织牢防溺水大网,实现全方位“水上守护”,减少孩子溺水事故的发生。
防溺水宣讲,一位讲师往往一天讲4场
5月23日,市关工委防溺水关爱团、市防溺水安全教育中心联合市牡丹救援队走进定陶区第五实验小学、清华园学校等10余所中小学,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义务宣讲活动,助力校园安全教育,筑牢防溺水安全防护墙。
“水是生命之源,可以滋养生命,但是水也可以要了人的生命……”在定陶区第五实验小学,市防溺水宣讲团金牌讲师杨慧芳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们讲授防溺水知识。她用鲜活的案例告知学生防溺水的重要性,通过一个个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在场的师生们了解溺水的原因、盲目下水的危害,以及如何安全地进行自救和救助他人。杨慧芳带领现场师生一起宣誓,强化防溺水“六不准”。
“当发现有人溺水时,除了大声呼救或拨打报警电话外,还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制作成‘救命工具’。”活动现场,宣讲团成员魏宪库和张学献用皮球、空水瓶、鞋带、小水桶、绳子、衣服等这些比较常见的物品,给大家演示了如何自救以及如何正确地救助别人,这些方法不仅易操作而且容易记住,给在场的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宣讲团的讲师和志愿者兵分几路,奔赴定陶城区、乡镇中小学进行防溺水宣讲,往往一位讲师一天要宣讲4场,这些都是义务服务。”菏泽市牡丹防溺水安全教育中心主任倪健说,这段时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集中宣讲防溺水,随着暑期临近,也到了防溺水宣讲的关键时期,他们将继续奔赴在防溺水宣讲的路上,目前已在我市70多所学校完成了防溺水义务宣讲。
预防大于救援,让“防溺水”入脑入心
倪健介绍,2015年,菏泽市冬泳协会成立的同时,就成立了牡丹紧急救援队。每当接到救援电话,队员们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各个溺水事故的现场,用血肉之躯与死神争抢,自成立至今已在菏泽及周边溺水多发区打捞170具溺亡人员,救活6人。“溺水者仅有黄金救援4分钟的时间,往往救援队赶到时已距离孩子落水很长时间了。当他们奋力把落水者救出时,有些已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倪健说,家长因孩子不幸溺亡悲痛欲绝、撕心裂肺哭喊的场景深深刺痛了他们。
“预防大于救援,我们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溺水上。”为此,倪健萌生了成立防溺水宣讲团的想法。2017年4月,菏泽冬泳协会从冬泳会员中选拔有爱心的优秀会员组成防溺水宣讲团,本着“护佑生命,防止溺水”的宗旨,依次对距离黄河较近的各中小学校进行义务防溺水安全教育宣讲。“我们开展过防溺水宣讲的学校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一起溺水事故,防溺水宣讲效果显著。”倪健说。
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共青团菏泽市委的大力支持,2019年10月,经市教育局批准,成立了菏泽市牡丹防溺水安全教育中心,倪健担任主任;2019年12月,他又被聘为市关工委关爱团副团长。他多方联系,组织招募义工性质的专职宣讲师26人,助讲200多人,足迹踏遍菏泽市所有县区,2021年进校园举行宣讲防溺水500多场,大大减少了未成年人溺水事故。
16个阻泳团劝阻青少年野泳戏水
菏泽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市”,流经东明、牡丹区、鄄城县、郓城县四个县区,长度达185公里。“黄河表面平静,也滋养两岸人民,但水面下有很深的漩涡,往往多走一步,深度就会突然由膝盖降到五六米至二十多米。每到暑期,就经常发生学生溺亡惨剧。”倪健介绍,据不完全统计,菏泽黄河段,仅2016、2017年两年就发生溺水事故57起,溺亡67人。在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少年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占总溺水死亡人数的56.04%,其中8-16岁少年儿童占了绝大多数。
“我们的队员遍布菏泽各个县区,凡是发现孩子身边没有家长陪同想要野泳的,我们就会对其进行劝阻,让他们意识到野泳的危害。劝走的孩子都是活蹦乱跳的,但从水中救出的溺水者往往是一具冰冷的尸体。”倪健说。
“每年夏季的周末和暑期,我们的队员都会自觉巡河,劝阻想要野泳的孩子们。”倪健说,菏泽市牡丹防溺水安全教育中心组织、发动全市各县区的冬泳爱好者、五老志愿者和爱心人士组成16个阻泳团1600多人,分别在黄河、雷泽湖、洙赵新河、赵王河、窑坑、池塘等野外水域,设立警示标牌,悬挂宣传横幅,分段包干巡回劝阻青少年下水游泳;同时,阻泳团积极向河湖坑塘岸边劳作的村民、放羊老人、垂钓者等宣传防溺水知识,动员他们“兼职”开展阻泳工作,共同守护防溺水最后一道屏障。
“尽管这样,还是不能杜绝青少年溺亡事件的发生,只有孩子们都具有水中生存的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溺水事件的发生。”倪健说,就拿溺水的溺字来说,它有一个水一个弱字组成,顾名思义在水中的弱者,“只有熟练掌握了游泳技能,学会不幸落水时自救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孩子溺水事故的发生。”
“去年,我们在曹县东旭乡村防溺水安全教育基地举办了一期游泳培训班,利用暑假进行了为期1月的培训,达到了预期目标。”倪健说,近年来,游泳作为一项基本生存技能,深受国家、学校、家长的重视。“游泳进校园”让每个学生都学会游泳成为许多学校工作的一大重心,每年暑期都有不少孩子在专业场馆学习游泳技能。
菏泽“防溺水”受五国专家点赞
预防未成年人溺水已经形成世界各国的共识。第75届联合国大会2021年4月28日通过首个全球预防溺水决议,并将每年7月25日定为“世界预防溺水日”。我国向来重视预防未成年人溺水工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制定了相关措施。
今年4月28日,倪健接到山东建筑大学博导、山东省唯一参加金砖五国科普会议的代表李月恩教授通过微信传来的喜讯:他在由俄罗斯主持召开的由巴西、印度、南非、中国五国参加的科普会议上,详细介绍了菏泽通过冬泳、救援、宣讲、阻泳和建游泳救生服务中心教学生学会游泳的五环相扣一条龙工作经验,受到五国专家的一致好评。他们评价说,菏泽在做好救援的同时,加大了防的力度,坚持三管齐下,在宣讲、阻泳和建游泳池教学生学会游泳方面织牢防溺水的大网,走出了一条溺亡由高到低最终走向终结的成功之路,创立了系统化、制度化、网格化工程。
据悉,自2019年以来,我市组建了菏泽市牡丹防溺水安全教育中心公益团队,坚持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初心使命,全身心投入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他们深入学校、村居义务宣讲防溺水安全知识;冒着酷暑值守河湖坑塘,阻止野泳戏水;冒着生命危险救助溺水人员,用心用情谱写了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曲赞歌,彰显了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被广大人民群众誉为青少年的“水上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