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深度报道  > 正文

郑学海:战火中用生命保障通讯畅通

作者: 陈淑娅 李艳粉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3-08-03 09:30

image.png
朝鲜语的军功证书
image.png
闲暇的时间读读书
image.png

□记者 陈淑娅 李艳粉

他放弃学业,踊跃参军入伍,后带病赴朝。在朝鲜战场上,他不顾个人安危,深夜独自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让原本中断的通讯恢复畅通,因成绩突出,荣获国际三等功一次,他就是东明县的抗美援朝志愿军郑学海。如今他已经95岁高龄,身体硬朗,精神矍铄。8月1日,郑学海向记者讲述了他和战友用生命护卫通讯畅通的英勇事迹。

写下血书请愿赴朝

“我原来是河南大学的一名学生,在大学里当的兵……”说起尘封已久的往事,郑学海打开了话匣子。1949年,年轻的郑学海是河南大学的一名一年级学生,他和两位要好的同学一直想着如何报效祖国。

一次偶然的机会,郑学海见到了同学的姐姐,她是一名解放军。正是这位解放军姐姐改写了郑学海和另外两名同学的命运。“当时听了她的讲解,我们热血沸腾,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决心更加坚定。”郑学海说,当时身为学生的他们可以在上学、当兵、到地方工作三个方向选择一个,在同学姐姐的影响下,他们三人果断选择了参军入伍。

就这样,1949年5月,他参军入伍,在二野军政大学集中学习三个月,主要学习政治、党的历史等。随后,郑学海赶往西南军区通讯学校学习无线电专业。

“朝鲜战场急需10名无线电专业的学生,在15天内必须赴朝。”尽管已经过去了70余年,郑学海还清晰地记得,1951年10月,他们学习还没有结业,接到上级命令,需要紧急赴朝。

“军人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我们接到通知后都积极报了名。”郑学海说,为了表决心,他和几名战友咬破手指,用鲜血写下了请愿书。话至此处,郑学海的情绪十分激动,潸然泪下。这段记忆在老人的脑海中度过了70多个春秋,岁月的洗礼并没有让他忘却这段难忘的岁月,每每回忆起来都会忍不住落泪。几分钟后,老人情绪才慢慢平复。

带病赴朝,做好牺牲的准备

就这样,经自愿报名,组织批准,郑学海和其他9名同学一起赴朝。当时的郑学海尽管只有21岁,但他丝毫不畏惧。

时间紧任务重,郑学海简单收拾行装后,便赶往朝鲜。“火车、汽车、船,昼夜赶路。一路上,我们多次遭受敌人飞机的轰炸,很多人都失去了生命。”郑学海回忆道。

路上,敌军飞机在上方盘旋,发现目标后,飞得很低,轮番轰炸,一路上充满艰险。

当郑学海到达沈阳时,他不幸患了疟疾,头疼、高烧,身体十分难受。“当时也找不到对症治疗的药品,只能忍受着疾病的折磨。”郑学海说,领导建议他治好病后再前行,但为了不耽误行程,尽快到达,郑学海果断拒绝,选择带病前行。

在一次前行的途中,他们再次遇到敌军的袭击,战友不得不跳车躲在汽车下面,而郑学海为了不拖累战友,独自一人躺在汽车上。“我当时身体十分虚弱,只能躺在汽车上,尽管十分危险,但从写下请愿书的那天,我就做好了随时为国牺牲的准备。”回想起往事,郑学海再次落泪。

幸运的是,郑学海顺利到达朝鲜。根据战争需要,郑学海被分配至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4师通讯所,担任所长,专门负责通讯畅通。

深夜独自行动抢修通讯

郑学海介绍,通讯在战争中地位至关重要,相当于人的神经系统。军队没有通讯的话,作战后勤各种方面都受到巨大的制约,获得胜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通讯在战场情况中占据首位,可以没有后勤物资,绝对不能没有通讯。”郑学海深知通讯对于军队的重要性。

“无线电机器坏了,与外界失去了联络,我需要你一个小时之内修好……”一天深夜,郑学海临时接到团部的紧急命令,身为通讯所长,他没有丝毫犹豫,拿好工具箱,只身一人前往机器所在的半山腰上。

“为了躲避敌军飞机的轰炸,我们大都躲在提前挖好的山洞里,无线电机器也被放在隐蔽的半山腰上。”郑学海说,团部距离机器所在的地方还有一里地,他只身一人前往,敌人的飞机还在上空盘旋,不停轰炸,但他毫不畏惧,在战火中,冒着生命危险去抢修无线电机器。“深夜光线不好,当时的照明工具也只有蜡烛,但无论面临怎样的困难,在规定时间内把机器修好,让通讯恢复畅通是我的责任。”郑学海说。

凭着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术,经过排查,郑学海很快找到“病源”所在,并顺利修复,40分钟的时间通讯恢复正常。“团长很高兴,主动给我报功,我说不用报功,这是我应该完成的任务。”郑学海说,在这次的任务中,他荣获了国际三等功,至今这本证书还被保存得很好。

晚年生活充实

1954年,郑学海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9月,他转业后到东明县税务局工作直至退休。

“我是河南新密人,却在东明安家落户,可以说,我把青春奉献给了国家和东明。”郑学海说。

如今95岁的郑学海,身体硬朗,生活充实,闲暇时刻,他喜欢打门球、下象棋,阅读健康教育类的书籍。

“看书、运动,让我的晚年生活十分充实,逢年过节和建军节,许多人都来看望我。”郑学海说。

尽管抗美援朝已经过去了70余年,但作为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一员,那段岁月会陪伴他一生。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