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深度报道  > 正文

三代传承,牛骨头“绽放”牡丹花

作者: 姜培军 郭卫东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3-08-29 09:20

image.png
雍容华贵的“骨雕牡丹”
image.png
以这样的鲁西南黄牛腿骨为原料
image.png
雕刻、打磨
image.png
打造好的花瓣
image.png
上色

□记者 姜培军 郭卫东

骨雕是从石器时代走来的传统技艺,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奇葩。

自清末民初以来,经过赵嵩崑、赵克文、赵公峰祖孙三代的传承和创新,骨雕牡丹已经成为独特的雕刻艺术。它将骨雕的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既具有传统风格又具有现代文化特性。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近日走进牡丹区吴店镇曹州骨雕牡丹工坊,对赵公峰进行了采访。

千里挑一,琢骨“生”花

叶片流翠、花蕾吐芳,金黄色的花蕊灿若星光……随着赵公峰用心雕刻、琢磨,一朵雍容华贵的“牡丹”呈现在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面前。

8月28日,在牡丹区吴店镇曹州骨雕牡丹工坊,52岁的“非遗”传承人赵公峰,正带领技师进行骨雕牡丹艺术创作。

“骨雕是一种以兽骨为原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技艺,一件骨雕牡丹艺术品需要耗时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成。成型后的骨雕牡丹艺术品,造型逼真,光彩照人。”赵公峰说,牡丹是菏泽靓丽的名片,以兽骨为载体创作骨雕牡丹,可以充分展现菏泽地域文化特色。

走进曹州骨雕牡丹工坊,琳琅满目的骨雕牡丹艺术品一一映入眼帘,它们被分门别类地摆放在各展架上。

“以兽骨为原料进行艺术创作的艺人,在全国有很多,但是以骨雕牡丹为毕生艺术追求的还不太多。”赵公峰说,“骨雕以兽骨为原料,骨头尺寸有限,且薄、脆,这为艺术创作造成了很大困难。因此,在选择骨雕原料时,我们通常选择相对较长、较厚的骨头,说是‘千里挑一’也不为过。我们的骨雕牡丹以成年鲁西南黄牛腿骨为原料,选材非常严格,一头牛只有4条腿骨可以使用。”

“我们通常选取鲁西南黄牛的大腿骨,很小的骨头不适合骨雕。”赵公峰介绍,四五岁以上的鲁西南黄牛体格庞大、骨质紧致,比较适合骨雕艺术创作。一件骨雕作品的完成需要数十道工序,从选料、开料、刮骨、画样、雕刻、打磨,再到漂白、上色等等,每一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

祖孙三代推陈出新

在曹州骨雕牡丹工坊,女技师李欣正使用电动刻线刀,雕刻牡丹花瓣、花蕊、叶片和枝条。随着电动刻刀的转动,一根根切分完毕的骨头变成了牡丹的花、叶或枝条。

据赵公峰介绍,骨雕是中国极为古老的雕刻技艺,历史悠久,始于原始社会。随着历史的变迁,骨雕从生产、生活用品逐渐演变为装饰品、艺术品。“从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遗址内发现的钻孔骨坠算起,骨雕艺术距今已有数万年的历史。”赵公峰说。

“我们赵家从事曹州骨雕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清末民初。我从小在祖父、父亲的熏陶下,对传统骨雕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赵公峰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其祖父赵嵩崑是从事木雕和骨雕的手艺人,技艺传承到他手里已经是第三代了。清末民初,赵嵩崑从事家具制作,将骨雕牡丹镶嵌在家具上,以增强美感和装饰性。

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赵公峰自幼学习绘画和雕刻。

时至今日,他还清晰地记得刚开始进行骨雕艺术创作的情景:“一开始雕刻一些白菜、荷花一样的小物件,没想到做出来后亲朋好友特别喜欢,大家的认可给了我很大信心。”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他就一心扑在骨雕艺术创作上。此后多年,他在家传技艺的基础之上,结合现代工艺理念,发掘整理出一套源于传统又富含现代艺术气息的骨雕牡丹工艺。

一件屏风需要用二三百头牛的骨头

“这件落地屏风宽3.8米、高2.6米,造型古朴典雅、色彩逼真、刀法细腻,是20多名技师历时半年多创作而成的。”赵公峰指着一件大型屏风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这件屏风大约需要1000多节骨头,来源于二三百头牛。”一根根骨头从切割到琢磨,要经过两三个小时,才能磨成一片长三五厘米的花瓣或叶片。

“一件骨雕牡丹成品,需要耗费很大心血。雕刻牡丹时,需要技师眼睛和双手的密切配合,拿捏好雕刻力度。”赵公峰介绍,只有掌握娴熟的刀法才能雕刻出层次分明、轮廓清晰、富有立体感的牡丹。

刚雕刻出的牡丹叶片、花瓣、枝条呈乳白色,要想体现牡丹的雍容华贵,需要色彩进行渲染。“针对上色我曾经耗费很大工夫,刚开始对花瓣上色时,快难哭了。我们要认真观察真正的牡丹色彩,要考虑花瓣、叶片颜色的变化,各种颜色要搭配适量。拿绿色来说,用量过多就变成黑色,用量少又出不来效果。”赵公峰说。

创新发展骨雕技艺,研发出更多更美艺术品

“牡丹是菏泽的靓丽名片,骨雕牡丹把骨雕技艺和牡丹元素结合起来,精雕细琢间展现牡丹的千姿百态。”说起骨雕牡丹创意,赵公峰说,骨雕牡丹将菏泽牡丹与鲁西南大黄牛骨头完美结合起来,可以充分体现菏泽元素。

赵公峰介绍,骨雕牡丹依照牡丹的九大色系、十大花型、千余品种的姿态,在传统木雕、牙雕艺术基础上结合现代工艺理念,进行艺术创作。精选鲁西南大黄牛骨骼,再经过高温蒸煮、消毒脱油、晾晒、构图选骨、拓样、开料、锼边、粗刻与细刻、水磨、漂白、上色、抛光、设计组合等几十道工序,精雕细刻,最后形成一件精美绝伦的牡丹艺术品。

随着数十年如一日的创新发展,赵公峰相继开发出屏风、挂图、案头摆件等系列骨雕牡丹艺术品,其作品在中国国粹精品博览会、林交会、全国首届文化博览会上被评为金奖。

“从事骨雕牡丹艺术创作是辛苦活,长期坚持很不容易,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骨雕艺术做好、做精,发扬光大骨雕牡丹技艺。”赵公峰说,作为“非遗”传承人,他今后将继续创新发展骨雕技艺,研发出更多更美的骨雕艺术品,带动村民吃上“艺术饭”、挣上“文旅钱”。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