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深度报道  > 正文

“农民画家”画出滩区生活巨变

作者: 陈淑娅 李艳粉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3-11-03 09:41

image.png
毛吉志画作中滩区村民拉土垫台防御洪水的场景。
image.png
滩区村民喜迁新村的情景被毛吉志收入画中。
image.png
黄河岸边的老集市是毛吉志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

□记者 陈淑娅 李艳粉

“这幅画画的是那年发大水,村里受灾,房倒屋塌,待洪水褪去后,村民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情景。”“这幅画展示的是村民喜搬竹林新村时的场景,这是我们竹林新村的标志性建筑……”10月30日,在东明县长兴集乡竹林新村展览馆里,“农民画家”毛吉志向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逐一介绍其绘画作品背后的故事。“水旱码头老竹林”、“抗洪岁月”、“古村新韵”……一幅幅作品再现了黄河滩区村民从与洪水作斗争苦不堪言到喜搬村台开启幸福安稳生活的画面。

“黄河”是他创作的源泉

今年74岁的毛吉志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黄河滩区居民,从小生活在东明县长兴集乡竹林村。因家乡靠近黄河,他的记忆中有太多关于滩区发大水导致房倒屋塌、庄稼被淹的痛苦经历。

“过去几十年,滩区群众一直在与黄河水患斗争,但始终摆脱不了‘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的恶性循环。”毛吉志说,生活在黄河岸边的居民最盼望的就是有一个安稳的家。

秋日的阳光照在干净整洁的竹林新村街道上,村里年长的老人围坐在一起拉家常。如今的竹林新村,柏油路、路灯、自来水、卫生室、学校、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齐全,村民不用担心下雨天道路泥泞,更不用担心水淹家园、房倒屋塌了。

毛吉志自小喜欢绘画,曾跟随著名画家张铁军创作连环画“黄河铁堤”。身为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绘画,用绘画的方式讲述发生在身边的变化。

“我这幅画画的是新村别致的房屋、四通八达的水泥路,还有宽敞的胡同,这是我们滩区群众梦寐以求的,如今都实现了!”毛吉志说,黄河给滩区居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他提供了绘画的灵感和素材。这些年来,他的绘画作品一直与黄河密切相关。

用画作讲述滩区迁建故事

在竹林新村展览馆里,毛吉志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创作初衷。每一幅画都是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他的画笔记录着昔日竹林村的艰难岁月,也见证了今天乡亲们的美好生活。

“农忙干活,农闲画画,从村台施工现场到群众搬迁,再到搬入新村后群众的生活等场景,给了我无限创作的可能。”毛吉志告诉记者,绘画早已成为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尽管我的绘画作品中有不少是滩区居民与洪水作斗争的苦难场景,但更多的是展示滩区居民搬迁到新村开启安稳生活的场景。”毛吉志说。

毛吉志作为一名黄河滩区迁建工程的见证者和受益者,前后共创作了100多幅与此相关的绘画作品,生动展示了竹林新村特有的故事。“我曾因黄河水灾经历生活的苦难,搬进新村后终于过上了安稳的生活。”毛吉志说,他的这些画作是子孙后代了解滩区生活的途径之一,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记录乡土风情家乡巨变

“这是我今年刚画的,主要以黄河岸边的老集市为主题,我凭着记忆还原了过去的生活场景,用画笔画出来。”在毛吉志的家里,记者见到了他花费一个月时间画出的具有黄河特色的画作。

低矮的房屋,忙碌的剃头匠,来回穿梭的居民,售卖西瓜的商贩……毛吉志用敏锐的观察捕捉生活的细节,用丰富的画技将它们展现到画面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些场景我现在还能记起来,而很多年轻人都不了解了。我想用绘画的方式将过去的风土人情记录下来,供后人观赏。”毛吉志说,他的绘画取材于生活,但又不局限于生活。绘画展示的不单单是寻常百姓家的普通生活,更是将生活中的真善美以画卷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这些年来,毛吉志不仅用画笔记录了黄河滩区迁建的过程,还记录了家乡人民欢庆菏泽高铁开通的情景。“人们敲锣打鼓庆祝高铁通到家门口……这是我受邀参加高铁开通仪式、乘坐高铁时完成的,取名为‘高铁通到俺家乡’。”毛吉志说。

谈及未来,毛吉志充满期待,因为生活中有他画不完的素材。“我已经74岁了,接下来,我会继续把记忆中的黄河滩区风土人情、市井生活、黄河文化等绘成画卷,让更多的年轻人通过我的作品了解过去。”毛吉志说。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