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深度报道  > 正文

花果飘香助力乡村精彩“蝶变”

作者: 姜培军 郭卫东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3-11-08 10:16

宜居宜业和美宋楼
草莓即将上市
阳光玫瑰葡萄受欢迎
催花牡丹全国争春

□记者 姜培军 郭卫东

菏泽大地上,村村唱起“好戏”,好戏连台让农民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牡丹区黄堽镇宋楼村是一个建立于明朝洪武年间的村子,近年来该村牡丹产业集聚发展,采摘园内四季瓜果飘香,人居环境逐年改善,通过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描绘出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动人画卷。

催花牡丹全国争春

11月7日,灿烂的阳光洒向大地,位于牡丹区黄堽镇宋楼村的绿美牡丹产业园内一片忙碌的景象。几名女工忙着转运装盆完毕的催花牡丹,旁边的工人正在铺设园区道路。

据菏泽花木协会会长、绿美花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孙文起介绍,今年绿美牡丹产业园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投资建设了31个温室大棚,加上之前的20个温室大棚,共计51个大棚,全部用来培育催花牡丹、催花芍药。目前催花牡丹已经进入冷库,经过30天到35天的低温存放,将陆续进入温室大棚提温催花。春节前夕,这些催花牡丹将通过快捷的物流渠道,走进千家万户。

绿美花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是菏泽市花木协会标准化的牡丹芍药企业生产基地之一,管理经营着牡丹观赏区、芍药观赏区、种苗繁育区,是一家主要从事观赏牡丹、芍药的种植销售、观赏园的设计与施工的综合型生产企业。

绿美花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是牡丹区黄堽镇花卉产业发展的代表之一。近年来,该镇大力培育花卉苗木产业,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牡丹芍药种苗、鲜切花、反季节催花等生产基地,使之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黄堽镇制定了以牡丹芍药等花卉产业为核心,以特色种植、乡村旅游为两翼,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规划,全力推动牡丹芍药产业向市场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

为加快催花牡丹产业发展,黄堽镇成立了催花牡丹工作专班,组织人员深入一线开展市场调研,准确掌握花源、花质、花量等产品信息。鼓励花农注重技术创新,转变营销思路,采取批零同价、线上销售等营销模式打开市场,让“牡丹名片”更加靓丽。

黄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旭表示,该镇通过强化龙头培育、园区建设、市场开拓、品牌打造和链条延伸,将持续发展壮大种苗繁育、花卉培植、精深加工和文化旅游等牡丹芍药产业,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随着牡丹产业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将会有更多的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望。

盐碱地上瓜果香

“再过十几天,我们的草莓就上市了,欢迎大家届时前来品尝。”牡丹区黄堽镇金河岸生态园负责人葛保向热情地说,温室大棚内,几名工人正在进行田间管理。“从11月份上市,我们的草莓采摘期可以持续到明年6月份。”葛保向说,“从现在开始,草莓、桃子、葡萄、梨子,一茬接一茬,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游客什么时候来都可以品尝到新鲜的瓜果。”

“我们生态园从2013年前后开始投资建设,当时这里是一片砖窑场、盐碱地。”葛保向回忆,“当时的碱花起了很高,为改造土壤,我们购买了大量土杂肥,费了很多工夫,下了很大劲。”

时近秋末,生态园里的阳光玫瑰葡萄刚刚采摘完毕。“我们园里的30亩阳光玫瑰非常受欢迎,每亩收入3万元左右,效益比较可观。”葛保向说,阳光玫瑰葡萄从9月份开始采摘,一直持续到11月份,“每天有20多名村民在我们生态园从事田间管理,每人每天有80元左右的报酬,我们通过生态园的发展带动村民发家致富。”

“金河岸生态园南部为示范园,北部为种植基地,环境优雅,风光怡人,是以名优林果种植、生态特种养殖、现代农业观光、特色餐饮旅游、农林产品采摘、科普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农林示范园区。”牡丹区黄堽镇宋楼村党支部书记李兴林介绍。目前的金河岸生态园,在以粪肥养地、以无公害果品养园、以花果拉动旅游的基础上,坚持产业并举,发展以林果种植、生态养殖为主的第一产业;发展以生态餐饮、休闲娱乐为主的第二产业,从而实现独具特色的生态效益,打造真正意义上的集“吃、游、购、娱”为一体的生态园。

环境整治提升人居“颜值”

水泥道路平坦笔直,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凉亭花园处处是景……一阵阵文明新风扑面而来、一幅幅和谐画卷流光溢彩。牡丹区黄堽镇宋楼村的美丽嬗变,正是菏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宋楼村原名张家岗。张氏一姓自明朝洪武十二年(公元1380年),从山西洪洞县迁徙至此,取名张家岗。公元1381年后,又陆续迁入宋、李、王、高等姓氏。因姓宋的村民最多,一户宋姓村民又盖了一栋较高的房子,外貌似楼,该村遂于1383年改名为宋楼。

“说起我们村的变化,最明显的还是体现在人居环境领域。”宋楼村村干部王洪迎介绍,“七八年前路面还没有硬化,村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孩子上学放学都是家长背进背出。”

在黄堽镇、宋楼村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坑洼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水泥路,路边的杂草已被成片的绿植替代,沿街文化墙上描绘着长城、松树等,长长的凉亭典雅别致。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村民带着孩子们在嬉戏玩乐。人居环境整治,改变的不只是生态环境,也改变了老百姓的心境。

为改善人居环境,牡丹区黄堽镇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干部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三级“网格化”管理体制,着力宣传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发动党员、志愿者及广大村民,真正让群众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

菏泽大地,村村有好戏。每一台“好戏”都是一个窗口,展示着近年来菏泽乡村的发展和变化,讲述着数百万农民自己的故事。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