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姜培军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4-09-10 09:18
□记者 姜培军
戚姬寺令人不胜唏嘘
近日,定陶区杜堂镇戚姬寺遗址举行楹联辞赋揭牌仪式,此举为这一经历两千多年风雨的历史遗存增添新的文化内涵。汉文帝感念戚姬救高祖之恩,且其被吕雉残害致死,遂在戚姬故里修建祭祀场所。因地势较高,后人将其命名为戚堌庙,后改称戚姬寺,之后屡坏屡修。近年来,经多方努力,戚姬寺修缮一新,重新焕发出令世人惊艳的风采。
9月8日,云淡风轻,定陶区杜堂镇戚姬寺村风景如画。
“陶城戚氏貌才智贤功耀藏龙井,大汉贵妃悲喜荣辱德昭受命坛。”一幅楹联悬挂于戚姬寺院门两侧,在灿烂的阳光下,格外古朴庄严。楹联以凝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刘邦与爱妃戚姬的美丽爱情故事,楹联词句工整、对仗严格、平仄合律,又与近在咫尺的“藏龙井”“刘邦登基台”等历史遗存联系紧密、互为印证,较好地呈现了联句之美、格律之美,给人以美好的艺术熏陶和精神洗礼。
近年来,在定陶区安排部署下,杜堂镇采取多重举措对戚姬寺遗址进行精心保护和历史发掘,邀请散文辞赋家孙华伟创作了《戚姬寺赋》和楹联作品,邀请书法家曹钰题写楹联,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进一步提升了戚姬寺遗址这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品位。
青砖、粉墙、黛瓦、朱红大门,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眼前的戚姬寺遗址是一个庄严清幽的所在。看着修缮一新的戚姬寺,记者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残断的石碑,剥落的墙皮,凌乱的砖头瓦块,杂草丛生的院落……那是2011年的一个夏日,记者第一次走进戚姬寺。当时,戚姬寺年久失修、形容惨淡。采访之后,《风雨飘摇戚姬寺》在牡丹晚报刊发,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残存的一栋角门,原来的房顶已经垮塌,墙根的青砖已经酥软,左边的墙体还有一个高约五米、宽约两米的大窟窿,整栋建筑犹如一叶浮萍,一阵风来就可以把它吹倒。穿过角门,抬头仰望是一色的白杨树,低头俯视是各种生长茂盛的野草。行走在野草间,记者的双脚不时会踢到一些残存的建筑构件。千百年来的风雨剥蚀,加上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为破坏,如今的戚姬寺已破败不堪。”
2020年7月,听闻戚姬寺遗址正在修缮,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再次采访,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戚姬寺保护维修工程接近尾声。修缮一新的前殿和二殿,古朴厚重。一条青砖铺就的道路,将两座建筑连接为一体。几名工作人员忙着刷桐油、白灰弥缝、铺设门槛。”
时光荏苒,14年间,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三访戚姬寺,回想起其当年的残破衰败,再看眼前戚姬寺的古朴厚重,令人不胜唏嘘。
刘邦逃命“藏龙井”
戚姬寺遗址面南背北,对面是一座木结构亭子,上书“藏龙井”。在戚姬寺村村干部张继芳的带领下,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藏龙井”旁,只见其用水泥砌口,井口上罩着一只金属篦子。
这口水井为什么叫“藏龙井”?有什么来历?时光由此上溯到2200多年前。
公元前205年,刘邦在彭城一役中战败,逃至定陶戚家寨(今戚姬寺村),幸遇戚姬。戚姬把刘邦藏在牡丹园里的一口枯井里,躲过了项羽兵丁的搜查。刘邦在戚家寨养伤期间,得到戚姬无微不至的照顾。伤愈之后,刘邦向戚家说明了真实身份,并诚意纳娶戚姬。据村民们介绍,“藏龙井”就是刘邦当年的逃命藏身地。
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回师定陶,并在据此不远的官堌堆登基称帝,遂封吕雉为皇后、戚姬为贵妃。“为纪念这段历史,我们村对这口古井进行了修缮,并在井上搭建了一座木亭,旁边建设了木质长廊。”张继芳说。
“戚姬寺村包含多个自然村,但没有戚姓人,邻近村庄倒是有姓齐的人。”张继芳介绍。
戚姬寺村没有姓戚的村民,这不免使人奇怪,这还要从戚姬的坎坷命运说起。
在戚姬寺前殿东北侧有一处建筑,名为戚娘娘庙,里面有戚姬的塑像。历史上,戚姬深得刘邦宠爱,刘邦外出巡狩和征战常将她带在身边,而只让皇后吕雉留在宫中,这让吕后醋意大发而渐生嫉恨。另外,刘邦非常喜欢戚姬之子如意,如意十岁时就被封为赵王。刘邦认为吕后所生太子刘盈难当大任,常想废掉刘盈另立如意为太子。
刘邦死后,刘盈即位,吕后为皇太后,大权独揽。她下令将戚姬囚禁起来,剪去她的头发,给她戴上枷锁,穿上罪人衣服,罚她舂米,戚姬儿子虽封为赵王,但远在河北不得相见。她常常一边舂米,一边悲歌:“子为王兮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使谁告汝。”吕后为绝后患,遣使召回赵王,准备杀他。惠帝获悉吕后的用意后,便亲自迎接赵王入宫,同起居共饮食,吕后始终找不到加害如意的机会。一日早晨,惠帝晨练,赵王年幼,不能早起,吕后听说如意独自一人呆着,便以鸩酒害死赵王如意。接着以酷刑加害戚姬,断其手足,挖其双眼,又熏聋双耳,药哑喉咙,扔到猪圈里,称之为“人彘”。
戚夫人被害后,戚家被抄,戚姓人纷纷改姓,其中就有人改为齐姓。
修旧如旧增“颜值”
村民们说,戚姬寺建在高大的堌堆之上,多年前,从定陶县城北门和仿山上,都可以看到戚姬寺。
吕后死后,汉文帝刘恒即位,吕姓诸王谋反,被周勃、陈平剿灭。公元前179年,汉文帝为戚姬昭雪,并在戚姬成长的戚家寨(今戚姬寺村)修寺纪念。庙宇修建在高大的堌堆之上,建有大殿及配殿数间,人称戚堌庙。戚堌庙古树参天、宁静幽僻,傍晚乌鸦回巢、绕寺飞鸣,似哀戚姬,故有“戚姬晚鸦”之说,来此观景文人墨客众多,并附诗言情,被评为定陶八景之一。当时,戚堌庙内满植“郁金裙”牡丹,有人说是戚姬的化身。
戚姬寺遗址上镶嵌着一块“历史沿革”石碑。据其记载,明正德元年(1506年)重修戚堌庙。据村民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戚堌庙仍保存较好,后将其建筑用做学校教室。20世纪60年代,戚堌庙改名为戚姬寺。村民回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戚姬寺由四进建筑组成,最南面是哼哈二将,随后是四大天王。“那时候的前大殿和后大殿有现在的两层楼那么高,站在仿山上就可以清晰地看到。”2011年7月,村民王利民在接受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回忆,“前大殿有18根明柱,柱子粗得一个人都搂不过来。后大殿里面有不少鬼神塑像,呲牙咧嘴的,我们这些小孩都不敢往里进。”
戚姬寺用做学校教室后,不少村民在这里读书,张继芳也曾经在这里上学。从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拍摄于2011年的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出大门上写有“教育兴生产”字样。20世纪60年代,戚姬寺内部分建筑被拆,仅存大门、前殿、二殿及后殿。后年久失修,残破不堪。
戚姬寺承载着不同时代的历史信息,见证了定陶的历史变迁。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并加以合理利用,将成为人们领略传统建筑艺术、了解戚姬生平、研究西汉历史的可靠载体。
2016年3月31日,省文物局发文《关于戚姬寺遗址抢救性保护工程立项的批复》(鲁文考函[2016]25号),同意戚姬寺遗址抢救性保护工程立项。2016年12月,定陶区文物局委托曲阜安怀堂文物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戚姬寺遗址保护工程方案》。2017年9月,曲阜市安怀堂文物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菏泽定陶戚姬寺遗址(含古建筑)保护维修方案》。2018年4月3日,山东省文物局发文《关于戚姬寺遗址(含古建筑)保护维修方案的批复》(鲁文考函[2018]33号),对《菏泽定陶戚姬寺遗址(含古建筑)保护维修方案》提出批复性意见。
2020年,通过招标,施工单位开始对戚姬寺进行保护维修。“这次维修建设标准非常高,建筑规格、风貌都延续了原来的标准。”张继芳说,“现在前殿和二殿所使用的青砖多数还是原来的青砖,这样做既尊重了历史,又符合旧物利用的原则。”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这是一片历史久远的土地,范蠡在这里经商,楚汉在这里争霸,刘邦在这里登基,彭越在这里称王……风云际会,为我们留下了戚姬寺、项梁墓、官堌堆、梁王台、黄肠题凑汉墓等珍贵的汉朝历史遗存。一处处珍贵的历史遗存,承载着无数个百转千回的历史故事,在此连接天地、贯通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