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本地要闻  > 正文

建党百年视域下菏泽抗战红色文化的宣传与传播

作者: 贾先奎 王诗洁 丁伟 郭树榜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2-08-26 10:02

贾先奎 王诗洁 丁伟 郭树榜

菏泽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菏泽军民团结御侮、前赴后继,为全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巨大贡献,谱写了一曲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英雄史诗,留下了丰富而深厚的红色资源,铸就了可歌可泣的抗战文化。由于多种原因,菏泽抗战红色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缺乏有力的宣传阐释和传播,抗战英烈和红色故事还比较缺少广泛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全面审视菏泽抗战红色文化,参照其他革命老区,结合时代发展需要,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菏泽抗战文化的宣传、阐释与传播。

一、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宣传传播菏泽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

菏泽在抗战时期具有光荣的历史。“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在菏泽成立了鲁西南工委等多个党组织,积极宣传抗日,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救亡运动。1939年初,八路军从山西东进,首先进入菏泽开辟革命根据地,然后又从菏泽继续东进,湖西、郓西、泰西、沂蒙、胶东等革命根据地相互呼应,牵制并消灭了大量日伪军。以菏泽为中心的冀鲁豫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大的敌后平原根据地,菏泽更是两度成为冀鲁豫边区首府。在菏泽发生过多次震动全国的经典战役,诸如樊坝战斗、潘溪渡歼灭战、苗堤圈巧夺大炮、王厂血战、“红三村”保卫战等等,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先烈,除赵登禹、姜玉贞、朱世勤等为国捐躯的国民党将军外,更有刘齐滨、梁仞仟、朱程、袁复荣、王登伦、董馥庭、支悦刚、李贞乾、李冉等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长眠于此。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以血肉之躯,完成了一场气吞山河、救亡图存的壮举。

如今,抗战虽然已经远去,但在抗战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抵御外寇、众志成城、艰苦奋斗、勇于牺牲、永不言败的抗战精神、抗战文化却永不过时。她不仅是留给后人的精神瑰宝,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回顾菏泽抗战,其历程是清晰的,贡献是突出的,事件、人物在党史军史中均有明确记载,我们应深刻认识菏泽抗战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传承弘扬菏泽抗战红色文化,积极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生活、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等方面的重要推动作用。

二、把握菏泽抗战的历史特点,理清红色文化宣传传播的思路、方向和重点,打造抗战红色文化品牌

与其他地区相比较,菏泽抗战有着相对更为不利的因素,历程更加艰难与曲折。一是地理条件不便于机动作战。菏泽属于平原地区,作战无险可守,无处隐蔽,面对日伪军的多次大扫荡,我军大多时候只能依靠村寨壕墙作战,转移不便,牺牲较多,增加了作战难度。二是经济文化落后,补给困难。菏泽是黄泛区,盐碱地多,农作物产量不高,工商业基础薄弱,经济文化教育比较落后,群众生活困苦,加之抗战时期菏泽地震、干旱等天灾不断,八路军所需物资不但难以得到及时补充,甚至还要节省军粮,支援百姓,自己则吃树皮、挖野菜,处境极为困难。三是反动势力混杂猖獗。日伪军、中央军、东北军、民团、红枪会、韩复渠散部,盘根错节。一些地方杂牌军队拥兵自立,割据一方。这些反动势力不但骚扰百姓,横征暴敛,而且对抗日武装极为仇恨,以种种手段打压八路军生存活动空间。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抗日军队克服重重困难,在对日伪作战的同时,除匪、锄奸,创建民主政权,建立统一战线,开辟地下情报工作,与形形色色的反动势力作斗争。菏泽抗战中的这些困难曲折和斗争,可以作为抗战红色文化中的一个重点进行宣传介绍。抗战期间,菏泽大地涌现出像“红三村”、安陵集、圈头村这样的抗日传奇村镇,被称为“小延安”“小莫斯科”,“红三村”甚至还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的赞扬。无数普通群众纷纷加入到抗战队伍中来并作出了杰出贡献。如大义灭子的孙祥斋、传奇女交通员朱文起、鲁西南的“刘胡兰”、鲁西南的“王二小”等等,这些英雄传奇人物和传奇村镇拥有的红色资源,可以考虑充分挖掘,树立红色文化资源品牌形象,打造红色文化宣传品牌和教育基地。

三、协调多方力量,创新方式方法,利用信息手段,强化抗战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

目前,菏泽全市有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菏泽抗日纪念馆、湖西革命历史纪念馆、“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等二三十处红色文化场馆。为进一步发挥其革命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当地可以协调多方力量,融合多方资源,采取多种手段加强抗战文化宣传教育。一是在硬件上对红色场馆、红色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升级改造,努力达到与其历史价值相一致的档次和规模;二是积极推进将菏泽抗战红色文化纳入学校思政教学,定期组织大中小学生开展红色实践教育,并举办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使红色教育更好地入脑入心。三是全市各单位各部门进行红色实践教育时,应将本地红色场馆、红色遗址作为优先选择地,使抗战文化首先在本地得到广泛认同和传播。四是加强对菏泽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规划,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拓展融资渠道,开发红色旅游路线,扩大菏泽抗战文化在省内外的影响。

在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尤其是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还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对菏泽抗战红色文化进行多渠道、多平台宣传。应协调文旅、教育、媒体等多部门,建设红色云展馆,扩大菏泽市红色文化的推广教育范围,为人们提供虚拟云漫游云参与,足不出户游览菏泽红色文化。线上线下相结合,将红色文化的保护、展示、传播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进一步发挥菏泽抗战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

四、充分发挥文艺的力量,策划推出有分量的系列抗战文艺精品,提升菏泽抗战文化的宣传和传播效果

文艺的力量是巨大的,以优秀的作品感染人一直以来是我们党对文艺的基本方针。目前,客观来讲,菏泽在抗战文化的文艺创作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还缺少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抗战文艺作品,除报告文学《根据地》等少数几部外,多数是粗线条的简单记述勾勒,典型人物典型故事不足,缺乏生动鲜活的温度,尤其缺少有影响的影视艺术作品。与临沂市相比较,还没有创作出像“红嫂”那样的经典影视人物形象。临沂市近年来创作发行的《沂蒙红嫂》《沂蒙红嫂俺的娘》《沂蒙》《沂蒙六姐妹》等一系列影视作品,叫好又叫座,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宣传和传播沂蒙红色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这种情况,菏泽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加大资金、人力、物力投入,推动成立菏泽红色文化研究会等文化团体,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立足菏泽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创作内容充实、形式新颖的文艺作品,将曾经发生在这片大地上的那些波澜壮阔的斗争历史、典型人物,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刻画出来,如王厂血战、“红三村”保卫战等著名战斗,朱程、袁复荣、王石钧等著名烈士等,均可作为影视作品的重要题材,打造文艺精品,强化作品传播,更好地发挥文艺作品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的作用,滋养人民群众的审美观价值观。

总之,在建党百年视域下,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菏泽抗战的奋斗历程和英雄故事,探索宣传和传播菏泽抗战红色文化的方法、渠道与路径,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对于我们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强化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为菏泽“后来居上”凝聚更大力量,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者单位: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