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 品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2-09-24 10:34
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指引下,我市水务系统抢抓机遇、敢于拼搏、开拓创新、勇于进取,认真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催生了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水利精神品质。即日起,本报将推出《菏泽水务这十年》系列报道,展示我市在守护一波碧水、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敬请关注。
9月22日,在东明县东明湖生态公园的水面上,一群水鸟慢悠悠地游动着。
“这些水鸟对水质要求很高,经过治理,它们爱上了这里的环境,留了下来。”东明县河长制办公室主任沈存海看着水鸟不禁感慨万千:“东明县以河长制推动‘河长治’,通过护堤整治,提升绿化、河面清洁、污染防控等措施,不仅实现群众旱能浇、涝能排的根本需求,更满足流域人民对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美好愿望。”
2017年,东明县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抓手,对国家级河道1条、省管河道2条、市管河道3条、县管河渠28条、县级湖泊5座、乡级河渠48条全面进行综合治理,吹响了新时代兴水治水的集结号。
五年蝶变历程,不仅让东明县河湖治理“脱胎换骨”,也让东明县水务工作者探索“美丽河湖”多了一份勇气和担当。东明县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深入实施河湖“清四乱”和美丽河湖建设行动,着力整治河湖环境突出问题540项、入河排污口105处。依托黄河文化特色,投资10余亿元,打造了占地千余亩的东明湿地森林公园、东明湖生态公园、体育公园、逍遥湖公园等休闲娱乐场所以及书法、武术、戏曲等五大文化活动广场,再现“东明古邑十二景”,各园内碧水环绕,亭台花木,移步换景,风格各异,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谐的人水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已成为广大市民文化休闲、娱乐健身、民俗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良好去处。
既要有外在美,又要有内在美。
日前,记者走进东明前海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了解到,前海化工在厂区内形成封闭式蒸汽系统循环网络,建立密闭式蒸汽冷凝水回收系统,目前凝结水的回收率达到了82%。
“前海化工属于东明石化集团的子公司,通过节水工艺优化、节水设备更新改造,以及节约用水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新鲜水用量逐年降低,新鲜水单耗从2017年的2.07m3/t降至2021年的0.73m3/t,近五年累计节约水量512万立方米,累计减少污水排放量260万立方米。”东明石化集团副总裁李栋说道。
多年来,东明县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始终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在农业节水中,东明县安装了20套接入国家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引黄渠道在线远程监控计量设施,同时积极推广农业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2010年以来新增高效节水面积40.73万亩;在工业节水中,通过鼓励重点用水企业建立和完善用水循环系统、冷凝水回收利用、中水回用等,达到工业节水的目的,结合国家监控点项目,加强工业用水计量,对年取水量5万m3以上的用水户安装了国家水资源远程监控59处,对全县108户企业共149眼井安装了省水资源税远程在线监控,大大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
同时,东明县组织实施城区供水管网扩建工程和城区给水老化管网改造工程,累计投资1.6亿元,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主管道399.1公里,建成加压泵站5个,铺设支管道120.8 公里,利用地方专项债券资金进行农村饮水村内外管网提升改造,用水户统一普及应用智能化远程监控水表,逐步实现一户一表、抄表到户、智能查抄,群众生活节约用水明显改善。2021年,东明县荣获国家水利部公布的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县,东明县10年来在推进农田水利工程、灌区续建配套建设、节水改造建设等项目上取得了可喜的战绩,连续8年高标准完成了“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任务: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有效改善灌溉面积28万亩,受益群众28.5万人;河道防汛抗旱能力明显增强,完成市级工程东鱼河东明段清淤任务,治理长度31.6公里;投资6000余万元完成了山东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南四湖片治理工程贾河治理工程,使贾河灌排能力进一步提升。
“通过十年来的建设发展,全县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得到稳步提升,民生水利建设实现较快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狠抓落实,不断强化水务工作管理,使辖区内水环境生态治理得到进一步提高,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水务保障。”东明县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中华说。 记者 张 品 通讯员 宋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