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武霈 陈淑娅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3-04-08 09:31
本报记者 武霈 陈淑娅
4月7日的曹州牡丹园,群贤毕至,游人如织,娇艳怒放的牡丹正以最美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
伴随着落日的最后一抹余晖退去,牡丹园内,华灯初上,在韵味悠长的戏曲表演中,第32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开幕。
这是牡丹文化旅游节首次在夜间开幕,800架无人机在星空漫舞,从“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的深厚文化底蕴,到“水陆空”立体交通的布局构建,从“一都四乡”的魅力展现,到“盛世牡丹”的倾国倾城,菏泽用科技“说话”,在星河画布中向四海宾客展现了“牡丹之都、花样菏泽”的魅力。
大型水上实景剧《盛世芳华·牡丹颂》,用一场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让到会宾朋触摸菏泽的文化脉搏。
作为牡丹节会的一大亮点,该剧以黄河文化为背景,深入挖掘菏泽历史文化、牡丹文化、非遗民俗文化等文化精髓,通过“安宁的祈求”“和平的种子”“不屈的绽放”“盛世的乐章”四个篇章,运用百米全息幕投影、激光玄幻特效、雾森、VR高科技等表现手法,深度演绎了菏泽的厚重文史底蕴。
作为菏泽的最大特色、最靓名片,曹州牡丹历经1500余年历史,拥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280个品种,是世界上最大的牡丹繁育、栽培、科研、加工、出口和观赏基地。自1992年首届牡丹花会亮相以来,历经三十余载,花会常办常新,逐渐成长为牡丹节会,“牡丹名片”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影响力不断增强。
正如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少华所说,菏泽以牡丹闻名,又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承东启西、连接南北,串联山东半岛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业特殊的区位优势。特别是在“突破菏泽、鲁西崛起”利好政策背景下,菏泽文化旅游发展势头明显加快,为全省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动力和活力。
为做好牡丹文章,本届牡丹节会坚持世界眼光、一流标准,以“大众化、市场化、产业化、人文化、国际化”五化并举的办会思路精心策划,融入更多牡丹元素,打造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形式新颖的精品节会活动,各类文旅新业态、新形式、新场景将集中亮相,赏花节、音乐节、灯光秀等活动质量与数量同步提升,充分展示菏泽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与浓郁特色。
与此同时,牡丹节会更加注重群众参与、更加注重文化交流、更加注重“文旅搭台、经济唱戏”,筹备开幕式、论坛峰会、经贸洽谈、旅游观光、文化展演、艺术展览、人文民俗、体育康养、线上牡丹节9大板块71项活动,倾力为四海宾朋奉上一场美妙绝伦、精彩难忘的文旅盛宴。目前,各大园区牡丹陆续绽放,赏花节、音乐节、灯光秀等各种文旅新业态集中亮相,美食评比、汉服秀、非遗技艺展示等各类民俗活动轮番登场。各县区也结合自身特色策划筹备活动,旅游观光、文化展演、艺术展览等活动覆盖市县乡村四级,让游客在直观体验中感受菏泽文化底蕴。
“我们连续32年高标准举办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创新举办世界牡丹大会、‘花开盛世’等系列节会活动,精准点燃牡丹文旅事业‘引爆点’,“中国牡丹之都”金字招牌愈加闪亮。欢迎大家畅游牡丹花海、共赏盛世花开、品味魅力菏泽。”开幕式上,市委书记张伦向世界发出邀请。
诚如其所言,一朵牡丹花带“活”了一座城。菏泽坚持牡丹产业、牡丹文化“两手抓”,在厚植牡丹文化的同时,围绕牡丹产业打造了全产业链业态,让这朵“富贵之花”升级为“产业之花”。
近年来,菏泽立足牡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研究出台了一揽子支持政策,稳种植、深加工、塑品牌,推动牡丹产业从单纯观赏到“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牡丹特色产业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目前,全市各类牡丹生产、加工、出口企业达到120余家,开发出了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日化品和牡丹生物医药类产品260余种,产品远销美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从“一朵花”到全产业链的精彩“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