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本地要闻  > 正文

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生动实践

作者: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3-12-01 09:14

□ 马达 李会会

在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广东、陕西、内蒙古、江苏等地考察调研,分别对“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四个方面作出深刻阐释,鲜明回答了怎么学、学什么等方向性、原则性问题。这四个方面是主题教育根本任务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和“金钥匙”。

牢牢把握“以学铸魂”的核心要义,持之以恒固根本、强基础

以学铸魂,就是要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持续强化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改造主观世界。一是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不断增进对党的价值追求和前进方向的高度政治认同,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二是提高对党忠诚的“绝对值”。对党忠诚是具体的而非无形的,是无条件的而非有条件的。对待党的事业,必须做到令出即行不退缩、奋勇向前不犹豫,在时时、处处、事事上诠释忠诚、捍卫忠诚。要时刻紧盯党中央决策部署,在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等重点任务中不搞变通、不打折扣,确保各项工作在菏泽落地见效。三是厚植人民至上的“公仆情”。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近年来,菏泽时刻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历史性高质量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170万贫困群众实现全面小康;如期完成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这一最大民生工程,圆了14.6万滩区群众的安居梦,各项民生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一过程中,有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需要及时总结完善,并自觉运用到就业、医疗、住房等工作中来,切实办好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实事,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菏泽人民。

牢牢把握“以学增智”的深刻内涵,持之以恒提能力、强本领

以学增智,就是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当前,菏泽发展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安全生产、生态环境、意识形态等领域压力增大,对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近年来,市委高度重视干部能力建设,专门出台关于提升干部能力作风的20条意见,全力打造一支堪当后来居上重任的干部队伍。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广大党员干部应该以更大决心、更强劲力提升能力本领,努力成为推动工作的行家里手。一是提升统筹能力,善于前瞻性预判、科学化应对,协调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善于用十个指头“弹钢琴”。二是提升思维能力,善于把握事物本质、发展规律、工作关键、政策尺度,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在解决各种复杂矛盾问题时头脑清醒、应对有方、行动有力。三是提升创新能力,坚持“有解思维”破解瓶颈制约,在新区建设、国资国企、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积极探索具有创造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

牢牢把握“以学正风”的鲜明导向,持之以恒转作风、扬正气

以学正风,就是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学查改相贯通,对标党风要求找差距、对表党性要求查根源、对照党纪要求明举措,增强检视整改实效。开展主题教育,应该以实实在在的检视整改成效,推动作风大改进、大提升。一是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坚决反对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既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又有“新官当理旧账”的担当,对以往好的经验继承好、发扬好,对历史遗留问题不回避、不推诿。二是弘扬奋勇争先之风。瞄准全省全国同行一流水平,拿出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锐气,制定“跳起来够得着”的目标,以一项项单项突破,带动整体工作水平全面提升。三是弘扬清廉俭朴之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切实守好思想防线、用权底线、法纪红线,确保在思想上绷紧“纪律弦”、行动上不触“高压线”,以优良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

牢牢把握“以学促干”的实践要求,持之以恒抓落实、建新功

以学促干,就是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将主题教育激发出来的学习、工作热情进一步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当前,菏泽正处在突破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艰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勇挑重担、主动作为,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一是紧盯产业兴市不动摇。一方面,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大力度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不断拓展新赛道、抢占新风口。另一方面,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强化数字赋能,深入实施新一轮“千项技改、千企转型”三年行动,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二是加快城乡融合不放松。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七网”行动计划,努力实现“畅通大通道、提升大循环、构建大枢纽”目标。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实施“七大品质提升工程”,统筹推进“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宜居度。持续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示范区引领作用,大力发展牡丹、芍药等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五个振兴”全面提档升级。三是保障改善民生不停步。深入基层一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正解决群众诉求。进一步畅通问题反映渠道,用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社情民意信息网络平台,完善便民热线回访、领导干部接访等机制,实现民情直通、民意直达。全力办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各领域民生实事,真正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四是守牢安全底线不懈怠。持续强化各行业、各领域安全隐患拉网式排查整治,坚决守好安全生产、意识形态、社会稳定、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保等底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作者单位: 菏泽市委政研室(改革办))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