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曹州新语  > 正文

开展“乡村夜话” 促进乡村振兴
——单县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和探索

作者: 耿雪凌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0-08-07 10:43

耿雪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我国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探索。

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农村基层治理怎么抓?作为经济欠发达的鲁西南地区单县,2018年初,先后在高老家乡张武楼村、龙王庙镇刘土城村开展了乡村夜话、垃圾分类、孝善敬老饺子宴、文明实践银行等一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所谓“乡村夜话”就是,由镇村干部组织村民利用晚饭后的时间,以问题为导向,围绕村内具体事务,拉呱说事,寻求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座谈会模式。

在鲁西南的农村,群众有夜晚聚在一起“拉呱说事”的习惯。单县“乡村夜话”重拾这一传统,由镇村干部组织村民,利用晚饭后的时间,不拘场合、形式,干部群众团团坐、面对面,家长里短,干部宣讲政策、制度,传达新思想新理念,群众提建议、说想法,大家摆、大家议,围绕村内具体事务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充分集民智、汇民力,创新乡村有效治理方式。从2018年初,以龙王庙镇刘土城村尝试每月开展一次“乡村夜话”活动以来,单县相继在全县22个乡镇(街道)502个村全面推广开展“乡村夜话”活动,迄今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6000多件,解决5200多件,仅刘土城村就征集意见诉求近300条,其中207件得到落实,形成制度文件2个。通过三年多来的实践探索,“乡村夜话”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完善,“乡村夜话”也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基本流程。

“夜话”之前,由党员、干部、街长面向村民征求意见,整理后报村党支部讨论,确定议题,确定时间,并下发通知,居民也可以现场提议题,共同讨论。“夜话”活动现场,首先由村干部领唱、群众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接下来夜话活动进入主题,村干部介绍上次“乡村夜话”反映问题的落实情况,并介绍本次“乡村夜话”的议题;第三个环节是群众议事,是高潮阶段,最后村干部总结,并通过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或拨打8189000志愿热线,向相关单位转交涉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单县创新“乡村夜话”平台,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在乡村有效治理和乡村全面振兴上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创新了思路,提供了经验。其做法,有几点值得思考和借鉴:

形式接地气,沟通无障碍。“乡村夜话”在晚上召开,此时,村民们告别了一天的劳动,吃过了晚饭,参会时间有保障。讨论的事情和群众的切实利益息息相关,村民乐于参与。“乡村夜话”召开的地点,一般都是村民日常时候闲聊聚集的地方,离家不远,出门几步路就可以到达。“乡村夜话”不布置会场,一张方桌,一壶清茶,几只马扎,干部群众团团坐,面对面、膝促膝,没有台上台下的距离感,平等的交流方式增加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群众不受拘束,沟通无障碍。

群众齐参与,群策又群力。“乡村夜话”倡导各抒己见,自由发言,氛围像“唠家常”,村民发言不受拘束,直抒胸臆,由“单向听”变“对口说”,由“被动知”变“主动做”,村民有了话语权,有了主人翁意识,愿意为村集体事业发展出谋献策,出力流汗。

干部坐马扎,凝心又聚力。领导干部下高楼、出深院,坐马扎不坐主席台,不高高在上,依托“夜话”,俯下身子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党的关怀送到群众的心坎上,亲和力自现,自带光芒,拉近了干群关系,架起了干群“连心桥”。村支部借助这个平台,增强了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真正实现了自治管理,自家解决自家的事儿。

问题为导向,务实出成效。干部群众面对面,有事敞开说。“乡村夜话”奔着解决实际问题而开,比如,如何号召村民抵制婚丧宴请大操大办?如何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每一个问题都涉及村民切身利益,村民都有话可说。群众提问题提建议,干部答疑解惑化解矛盾落实推进,村里能办的事当场拍板,办不了的上报乡镇政府。镇里成立议事协调会,明确专人明确时限,快速跟进落实,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乡村夜话”充分考虑到农村实际,没有繁琐程序,没有时间、地点、内容、形式上的硬性规定和要求,简单务实、便于操作。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夜话”不侃大山、拉闲呱,在村党支部的主导下,突出党的领导,“有事好好商量,大家的事大家解决”,成为一种化解民生难点、促进乡村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形式和载体,是农村自治、法治、德治的良好平台和有力抓手。

菏泽市委书记张新文2020年4月在参加刘土城村的“乡村夜话”时,对这种模式给予充分肯定。他说:“乡村怎么自治?乡村怎么发展?这是个大课题。大家在这里议一议村里大事,说说自己的难处,正好能形成一股绳,能够更好地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更好地实现每个村民的美好愿望

”他又说:“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3月18日到人代会山东代表团的时候,提了个希望:‘山东要走出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我们刘土城村就是这么一个样板。市里也要总结这个经验,向全市推广,争取有更多的村像刘土城村一样乡村文明、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而 “有效”靠的正是“乡村夜话”这种工作方式背后的务实作风。坚持问题导向,从真情交流中发现“短板”,以实际行动及时予以解决,把乡村文明、乡村振兴建设融入“拉呱说事”的乡村夜话中,引领乡村治理,引领乡村振兴,有效推动了基层治理难题。单县“乡村夜话”模式,值得在全市全省推广。(作者单位:单县政协

责任编辑:
李立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