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第三张“准生证”花落前途汽车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新能源车第三张“准生证”花落前途汽车

2016-10-21 09:41:42 来源:新华网

  “前途汽车年产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新闻无疑是近期中国汽车界的头条。继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杭州长江乘用车有限公司后,从汽车设计起家的前途汽车母公司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第三家获得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定位于纯电动车的前途汽车脱颖而出预示着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路线图”逐渐清晰。

  前途汽车获第三张新能源车“准生证”

  车头动感却不夸张、溜背式车尾线条、双色车身设计……前途K50纯电动超跑在各大车展的频繁亮相让消费者了解到了前途汽车这个“后起之秀”,而常被拿来与特斯拉对比的K50何时量产上市更是备受市场关注。

  随着前途汽车年产5万辆的新能源乘用车项目近期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K50纯电动超跑上市指日可待。按照计划,2017年底,K50将实现量产。

  在北汽新能源和杭州长江获得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后,市场上传言国家发改委驳回了多家车企的新能源乘用车“牌照”申请,前途汽车的脱颖而出更引发了大家对这家企业的好奇。

  “前途”是谁?据了解,此次获批项目实施主体为长城华冠全资子公司前途汽车(苏州)有限公司,总投资20亿元左右。长城华冠成立于2003年,以汽车设计研发为主业,2014年该公司宣布涉足整车制造,2015年2月,前途汽车成立,致力于研发、生产、销售和运营“前途”品牌系列纯电动车。

  长城华冠并不是造车的“门外汉”。该公司董事长陆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长城华冠不是一家简单替人画图的公司,而是对一辆车从定义、策划到指导投产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不仅提供开发平台,还帮助项目委托方建立起技术和生产体系。

  业内人士认为,前途汽车将整车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系统、整车集成和整车轻量化作为自己的重点技术突破方向,而这四方面正是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在《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中重要的技术核准参考,因此,前途汽车的脱颖而出有其必然性。

  新能源车市场“蛋糕大却未必容易吃到”

  在前途汽车获得第三张新能源乘用车“准生证”的同时,一则“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的消息同样震撼了汽车界。

  事实上,出于资源、环境等多方面考虑,传统燃油汽车逐步受限将是大趋势,加上新能源车市场“利好”不断,面对中国汽车市场这块万亿级的大蛋糕,新进入者或更愿意在新能源车领域一展拳脚。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汽车制造方式也正在发生变化,核心零部件从以往的发动机、变速器等变成了电池、电机、减速器,这给原本在汽车零部件和新能源产业链上的企业打开了进入新能源车的大门。前不久,锂电池电解液核心材料供应商多氟多就投资了河北邢台的红星汽车;而国内的大型零部件供应商万向通过收购美国菲斯科电动汽车公司和A123动力电池公司,形成了新能源车制造能力。

  然而,蛋糕大却未必容易吃到。今年8月,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重新划定了新能源汽车范围,并提出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应具备控制系统的开发能力以及车载能源和驱动系统的集成、匹配能力,并在设计、仿真、试验验证等方面相应增加或提高了要求。

  显然,我国正在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准入门槛。此前业内流传新能源乘用车“准入牌照只限十张”,尽管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特邀专家张书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未听到过这一说法,但业内人士认为,准入门槛提高会让一些有投资冲动的企业冷静下来,寻找其核心竞争力。

  新能源车盛宴

  给了自主车企“弯道超车”机会

  2014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加之一些城市出台免车牌费、不限号以及补贴等配套措施,新能源汽车消费呈现爆发式增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30.2万辆和28.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3%和100.6%。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9万辆和21.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8.1%和128.4%;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完成7.3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1.7%和47.2%。

  据预测,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消费量将达到汽车市场需求总量的5%以上,2025年增至20%左右。在“中国制造2025”的推动下,中国将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300万辆,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

  新能源汽车盛宴的开始也意味着敲响了行业决战的钟声。大众、宝马、沃尔沃、通用等国际巨头在华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日渐清晰且雄心勃勃。但在政策红利和巨大市场需求的背景下,中国自主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了“弯道超车”的机遇。值得欣喜的是,一些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上的设想和布局并非“短平快”,而是致力于建立在研发、技术等核心竞争力上,力争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赢得市场。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