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 新华网 发表时间: 2023-06-05 09:39
“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各地积极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书写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多彩答卷。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倾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一块光伏板的“阳光”之旅
6月的骄阳炙烤着库布其沙漠。连绵起伏的沙丘上,数百台大型机械来回穿梭,削峰填谷、平整土地。
张瑞军抬头望着4米多高的支架上一排排闪闪发亮的板材说:“这伙计可神奇了,给点儿阳光就‘来电’。”
张瑞军是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项目负责人,他口中“神奇”的板材是光伏板,能瞬间将阳光转化为电流,通过电网系统输送到千家万企。更“神奇”的是,在光伏板的“庇护”下,阴凉处可以种上沙柳、杨柴等沙生牧草,畜禽也能在下面乘凉。
因为光照资源富集,还有着广阔的沙漠、戈壁、荒漠等可开发地带,在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近几年内蒙古承接了一大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正努力从传统能源大区转向清洁能源大区。
“今年底项目建成以后,我们每年能供绿色电力40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25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40余万吨。还能通过板下经济修复10万亩沙漠,实现发电、治沙两不误。”张瑞军指着项目建设现场说。
普通人的生活也因光伏板发生了改变。在巴彦淖尔市联星村,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院落里,随处可见光伏板的身影。村民杨改枝说:“以前过冬靠烧煤,家里黑烟滚滚呛得很。自从安装了光伏板,不光能发电,还能集中供暖,方便又卫生。”
短短几年,光伏板跟随各种建设项目,身影几乎遍及内蒙古,更见证了西部地区的能源之变,见证了能源从生产、发电到终端应用等全环节的脱“黑”向“绿”,未来,还将见证更多降碳减排的绿色转型故事。
【“数”说环境】各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嘱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22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2.13亿千瓦,年发电量27000多亿度。
一块山地的“疗伤”之旅
白鹭回来了!连丰村的村民奔走相告。
江西会昌县周田镇连丰村是赣江上游一个小山村。2005年,被发现蕴藏页岩资源后,命运就此改变。
页岩是烧制页岩砖的好原料,这里先后建起了两个砖厂,开山采石、砍树建房、毁地烧砖……
望着曾经林木蓊郁的山坡只剩下裸露的岩石和光秃秃的矿坑,连丰村党支部书记刘兴泽叹息道:“唉,地也荒了,周围的老表们都搬走了,这可怎么办才好?”
这样煎熬的日子过了13年。
2018年,因为不符合新修订的环保标准,这两个砖厂被关停。山地虽然不用再受“开膛破肚”之苦,却沦落成沙石遍地、粉尘漫天的废弃矿山,满山都是难看的疮疤。
转机始于2021年。以建设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试点县为契机,会昌县开始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
专家团“会诊”后,帮助确定了“治疗”方案——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耕则耕:已无土壤覆盖的岩质边坡使用喷播的方式,种上狗尾草、胡枝子、红花草等多年生草本植物;还留有土壤的边坡则种上枫树、杉树等乔木,实现固坡复绿。
矿坑则被设计成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后,先是覆盖一层黏性较好的土作为保水层,再在上面铺上肥力更高的耕作层。为了滋养山地上新增的80多亩水田,专家们从旁边的雷公坝水库引来了水源。村民吴庆德说:“这里的水稻现在每季亩产能有800多斤。”
“感谢专家妙手回春,现在这块山地草木丰茂,秧苗茁壮,时常还有白鹭飞过,生机蓬勃。”刘兴泽笑着说。
【“数”说环境】“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各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造林10.2亿亩。截至目前,我国森林面积2.31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4.02%;草地面积2.65亿公顷,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0.32%。
一只朱鹮的“移民”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