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025年06月10日
第A2版:综合新闻

普连集镇:“三化”并举破解秸秆处理难题

本报讯 (通讯员 张涵 王安东)作为农业大镇,曹县普连集镇每年小麦收割后都会产生大量秸秆,堆积如山的秸秆曾面临处理难、弃之可惜的困境,部分农户焚烧秸秆更给大气污染防治带来巨大压力。自去年以来,该镇积极开拓秸秆离田新路径,以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三大模式为核心,有效化解了禁烧压力,更让秸秆转化为农户增收的“绿色财富”,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饲料转化,串起循环农业链。普连集镇立足本地扎实的养殖基础——拥有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场3家、规模化养殖场16家以及160余户牛、羊养殖专业户,牛存栏量达7000余头,羊存栏量3000余只。该镇积极引导养殖场、合作社购置打捆机、搂草机,与周边农户签订秸秆收购协议,大力发展小麦秸秆饲料生产与推广。目前,全镇小麦秸秆饲料化利用面积已达1.8万亩,一条连结市场主体、降低生产成本、守护生态环境的共赢产业链正加速形成。

科学还田,沃土增效保丰收。针对传统秸秆还田可能带来的病虫害隐患,普连集镇主动破题,组织现场会并邀请山东农业大学专家对种粮大户进行技术指导,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与科学还田技术。通过秸秆直接还田、残茬还田等模式,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地有机质含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土地增肥。全镇已建成秸秆高效还田示范区2.6万亩,并形成了一套助力后茬作物稳产增收、显著降低农业污染的机械化还田规程,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能源探索,点草成金拓新途。在能源化利用方面,普连集镇着力构建“需求引导、企业牵头、合作组织为骨干、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综合利用服务体系。目前,该镇已与热力能源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将秸秆转化为能源原料;部分小麦秸秆则被用作食用菌生产基料,一条“变废为宝”的生态农业循环链条日益清晰。

普连集镇以攻坚克难的决心,创新“疏堵结合”思路,将昔日令人头疼的农业废弃物,通过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的多元利用模式,转化为推动循环农业、建设美丽乡村、防治大气污染的宝贵资源,为破解秸秆处理这一普遍难题贡献了务实有效的“普连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