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曰:北风紧,沙滚滚,俺拉地排运石磙。石磙分量千斤重,不挂风篷拉不动。南风刮,热汗洒,俺拉地排运砖瓦。挂上风篷车径轻,一夜南京到北京。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交通不够便利,汽车、拖拉机等机械化设施不普及,地排车是主要的运输工具,拉粮草、运砖石、拉石灰、送木料,都需要地排车。
乡村的公路上时常可见一排排带着风篷的地排车。顺风时,他们把风帆展开,挂在车杆上,借助风力,就轻松许多。逆风时,他们会把风篷收起来,放在地排车上,也不增加多少分量。而一些顶风而行,且又拉着重载的人,看到他们顺风顺水,举重若轻的姿态,就会流露出钦羡之情。
空车返回,又赶上顺风,他们便将两辆地排车的车把对在一起,挂起风帆,地排车便借助风力,自动行走起来,犹如动力车,只有一人坐在两车车把围成的空隙中,不时用脚尖点地控制方向即可。原来拉车的人,这时便成了坐车人,任清风拂面,吹干满脸的汗渍,吹去一身的疲惫,吹去所有的烦忧,那飘然若仙、悠然自得的神态,让每一个路人都羡慕不已。
古人讲:圣人知时识势,因时用势。对待生活,顺应时势,尤为关键。生命的大河中,有时我们需要逆流而上,砥砺前行,成就我们心中的梦想;有时需要我们顺流而下,踏浪高歌,尽情享受生命的惬意愉悦。 文/丁明烨 画/王世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