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021年05月25日
第A3版:专版

不忘初心跟党走

——老党员李茂朴讲述亲历战争故事

单县郭村镇顺河店村九十岁的建国前老党员李茂朴,抗日战争时期曾是抗日儿童团团长,后因表现勇敢、工作积极,1948年11月2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忆起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自己所亲身经历的那段炮火连天的岁月,老人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年轻时光——

1944年,正是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的关键阶段。随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形势越来越好。山东军民在山东分局领导下继续展开攻势作战,山东抗日根据地逐步恢复和扩大。李茂朴家乡所在的湖西抗日根据地的武装力量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

在涞河区区长李超臣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在单县城西、曹县以东成立儿童团、妇救会、模范班等进步抗日组织,发展了不少党员,组织了不少模范群众加入人民武装力量。李茂朴聪明机灵,很早就加入了抗日儿童团,担任儿童团团长,经常帮助区里办事,如送信、站岗、放哨等。

有一天深夜,区里得到紧急情报:有一支日伪顽军第二天上午要到“红色堡垒”潘庄村“扫荡”!情况突发,必须迅速通知村长安排党员群众转移!区长李超臣想了一圈,一时没有找到合适人选,最后决定让儿童团团长李茂朴去送信。天还没亮,区长李超臣就叫醒了李茂朴,给他交代了任务,嘱咐他全村乡亲的安危、性命与财产安全都在这封信上,一定要赶紧送到村长的手上,并塞给他了两块红薯。当时生活特别困难,后来李茂朴了解到,这两块红薯原来是通讯员为区长准备的晚餐。

李茂朴小心谨慎地将信放在贴身的口袋里,趁天黑悄悄从黄白河桥头正在打盹的敌人背后摸过去,路上不知跌倒了多少次,终于摸着黑把信安全地送到村长手里。村长接到信后,立即组织群众转移,最终避免了因日军扫荡造成的党组织被破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回区里的路上,天已蒙蒙亮,李茂朴决定另换一条路。当走到李海村村南时,挡在面前的是齐腰深的黄白河,时令已入深秋,河水冰凉刺骨,为了能尽快赶回且不把仅有的一身衣服弄湿,他就脱下衣服举着渡河。谁知刚走到河中间就被河岸驻扎的日伪军发现,日伪军开枪示警叫他过去,李茂朴一想,这样过去一盘问肯定会露馅:深秋了,天还这么早,一个小孩怎么会来到这个地方要渡河?于是,他顾不得衣服,一个猛子扎入水中,心想:只要不被抓住,等跑到安全地带,随便找个地方一藏,敌人找不到自然也就不再追究了。谁料刚一潜水渡河,后面的枪声就响成一片,只感觉有的子弹从头顶飞过,有的子弹打进身边的河水里,入水后发出“噗噗”的响声并溅起大片水花。

李茂朴老人回忆说:“我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赶紧游。”终于一口气游到对岸,上岸后拼命地跑,不曾想刚跑出不远就被流弹打中,只记得当时腿上一热,瞬间一阵钻心的疼痛袭来。这时,对岸的敌人也开始向他包抄过来,眼看就有被抓住的危险,“当时,真是急中生智啊,我忍着剧痛,拖着伤腿再一次一个猛子扎到冰冷的河水里,靠着还算不错的水性漂游到下游,才算摆脱了敌人的追捕。等放松下来,游上岸一看,小腿被子弹带走了很大一块皮肉,又被水一泡更是撕心裂肺地疼痛。”李茂朴老人不胜唏嘘地说。后来,在群众的帮助掩护下,李茂朴回到区里。因为送信及时,表现英勇,被区领导通报嘉奖。至今,老人的小腿部还留有明显的伤疤。

解放战争时期,李茂朴从事地方后勤保障工作,积极帮助部队筹集军粮,运送物资,使部队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有一次,在运送军粮的路上,遭遇了一支近百人的国民党小股武装。李茂朴带领二十多个护送军粮的战士紧急组织运粮群众疏散隐蔽,并迅速抢占有利地形,利用高粱地作掩护,每人两颗手榴弹,打开保险盖,等敌人靠近,一起投掷过去,一下子把敌人炸得人仰马翻、哭爹喊娘。就这样,凭借“开山三板斧”,给了敌人当头棒喝,把敌人给打懵了,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多少火力,以为进了我们大部队的包围圈,吓得他们抱头鼠窜,四散溃逃。

耄耋之年的李茂朴老人,提起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些挖战壕、破公路、阻止敌军前进、让敌人寸步难行、狙击歼敌的人和事,禁不住眼眶润湿、声音哽咽,他激动地说:“当年,看到年轻的同志就在自己的身边倒下,真是心如刀割又怒火中烧啊!那时就只想着报仇雪恨,让全中国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全国解放后,李茂朴老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一直做村干部多年,带领父老乡亲用勤劳与智慧建设新农村,创造新生活。

谈起现在的变化,老人抑制不住高兴的心情,连连说:“党的领导使咱们走上了幸福路,感谢党中央,感谢历届中央领导……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不忘本!”聊起眼前的小康生活图景,李茂朴老人对党有说不完的感谢,道不完的真情。

这就是一名有着72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的赤子情怀! 通讯员 谢 丽 刘 丹 朱永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