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下散养土鸡、鸭、鹅、兔子等家禽,家禽粪便供养苹果树。2019年起,单县高老家乡尚楼村村民徐红彦在苹果树林下养殖家禽,实现了增收致富。
近日,记者来到单县高老家乡尚楼村徐红彦的孝品行家庭农场,看到一排排果树下鸡鸭鹅兔等家禽正在“散步”。徐红彦正忙着给鸡喂水、投食。“这几天天热,不能断水,一天至少要喂3次水。旁边是我搭建的鸡窝,有些草鸡正在那里边下蛋。”徐红彦一边忙着给鸡投食,一边向记者介绍说,“果园里的虫子、草类可以为鸡、鸭、鹅提供食物;反过来,家禽的粪便又能为苹果树提供天然有机肥,形成一个立体循环、相互补给的生态。”
徐红彦今年43岁,因为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在外地打工的她不得不回到家中。“现在农作物种植收获基本靠机械,老人身体不错,孩子读高中住校也不用太操心。每天空余时间多了,我就琢磨着做点事,偶然间发现邻村有人在核桃树下养鸡,我们家有5亩苹果树,考虑到自己以前在家中也散养过几只鸡,应该不会太难,就想试一试。于是,我和丈夫便买来鸡苗,开始在自家苹果树下养土鸡。”徐红彦说。
2019年,徐红彦从曹县买来土鸡苗,与土鸡“结缘”。她在苹果地里搭棚安家,每天上网查资料、翻阅书籍、喂养小鸡、查看小鸡精神状况。“原本以为养鸡很简单,没想到第一年入冬,由于天气骤变,有些小鸡出现摇头、咳嗽等病变现象。那一次传染病很厉害,死了80多只鸡。”徐红彦心疼地回忆着说,“在丈夫的帮助下,经过兽医查看、解剖、翻阅资料,最终查到了原因,找到了解决办法,通过给小鸡喂药,终于抑制了传染病的蔓延。”
徐红彦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苹果树下养殖土鸡,实现了一地两用、一地多收。经过两年的发展,她在苹果树下养殖600多只土鸡,每天捡拾一次鸡蛋,每月可生产10000枚鸡蛋,周边邻居现场购买,年收入可达20余万元。除喂养土鸡外,徐红彦还喂有鸭、鹅、兔子等家禽。
随着养殖技术的提高,徐红彦还购买了孵化机,孵养小鸡苗对外销售。“养小鸡就像照顾小孩一样,也需要小心呵护、打疫苗,每次打完疫苗,我们才会把鸡苗放心地销售给客户。”徐红彦说,“按照这个立体循环生态养殖模式,下一步,我要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养殖数量。在实现家庭致富的同时,让更多人吃上放心蛋、放心肉!”
通讯员 谢 丽 记者 王富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