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日前,正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住菏全国人大代表尚瑞芬、仪爱文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就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畅谈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尚瑞芬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当前,我们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效。《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的出台,为我们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她表示,比较关注黄河文化旅游长廊这方面。她认为,打造黄河文化旅游长廊,首先要把规划做好,规划要高起点,要有前瞻性,要突出历史文化、黄河文化,让人们在旅游的同时,能够深刻感受到我们的黄河文化。要利用打造黄河文化旅游长廊,带动沿黄县市协同发展,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同时,增加第三产业的指数,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作为工作在黄河入鲁第一县东明县的全国人大代表,仪爱文表示,本次参会带来了关于政策引领加快实现黄河滩区乡村振兴的建议。她说,目前,经过各级、各界的不懈努力、攻坚克难,东明县黄河滩区广大群众已喜迁新居,优美宜居的村台社区,为滩区乡村振兴筑牢了基础、凝聚了民心。她建议,应研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符合环保要求又不影响行洪安全的项目落地黄河滩。应搞好产业规划布局,利用土地流转政策搞大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生产,特别是要做好农产品的健康绿色文章,打造滩区农产品绿色品牌商标。此外,仪爱文还提出,应增强科技投入,研究适宜滩区发展的特有项目,号召设有相关专业的各高校、科研院所在滩区搞试验田、试验基地、学生实习基地等,在滩区尽快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应发展旅游业,重点打造好大堤两侧的主轴景观,建设好旅游配套的服务设施,挖掘黄河历史文化、地方特色文化,让文化自信在黄河旅游中发扬光大。同时,挖掘地方名吃,培育黄河特产,传承民间技艺,设置游乐设施,建设人文景观(如可种植百草园、百花园、百果园、园艺博览园,设置动物园、家禽散养园等)。 记者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