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邑楚天集村位于曹县城东南22.5千米,安蔡楼镇政府驻地东2千米处。全村总面积2.01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51平方千米,村落占地面积0.6平方千米。聚落略呈正方形,有长约450米的东西、南北大街各一条。全村445户,1350余人,有李、霍、甘、郭、万、董、冯等姓,李、霍二姓最多。
楚天集历史悠久。综合《元和郡县图志》《续山东考古录》《曹州府志》《曹县志》等史料载:楚天集古为丘,因其上盛产荆楚而得名楚丘。夏、商、周为戎人居住地。西汉在此设置己氏县,属梁国。西汉末改己氏县为己善县;东汉时仍改回己氏县,属济阴郡。隋朝改为楚丘县,属梁郡。后历经唐、五代、梁、金、元,县名未改。明朝洪武二年(1369),省楚丘入曹州,县治改称楚丘集。明初燕王朱棣南下过此,曾顺黄河到此停留;朱棣即位后,此地百姓改呼楚天集。
楚天集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北宋时期科举世家、声震京东的李昌龄一门九进士。
李昌龄(937—1008),字天锡,出生于官宦之家。其曾祖父李确,曾任胶水县令。祖父李谭任邯郸县令。父亲李运,任太常卿。太平兴国三年(978)中进士,出任大理评事、合州通判,逢京城开凿金明池,他献诗百韵,极有文采,太宗甚喜,擢升为右拾遗、直史馆,赐绯,后改任右补阙,外放滁州知州、广州知州。进京相继任礼部郎中、枢密直学士、刑院知事、右谏议大夫、户部使、度支使,御史中丞。御史中丞任上,勤于吏事,亲问刑狱,纠正违例,至道二年(996)升任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加户部侍郎。大中祥符元年(1008)卒,年72岁。
李昌龄之兄昌图,官至国子博士:其弟昌言,官至太子中舍。昌言之子晋卿、仲卿、耀卿,均进士及第。晋卿为秘书丞,仲卿、耀卿官职不详。昌龄从子李纮,其父克明为广东刑狱提点,李纮进士及第,官至河北都转运使,刑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纮之弟纬仕至金紫光大夫、开国伯。李纬两子李师中和李师古,均举进士。李师中官至天章阁待制、河东都转运使;李师古官至河南都转运使。诸李之中以李师中的文采最好。
李师中(1013—1078),字诚之,北宋词人,作品集有《李诚之集》《珠溪诗集》。其代表作为《菩萨蛮》: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该词作于岭南卸任之时,全词景色清丽,感情深挚,意境深远。
以李昌龄、李师中为代表的一门十几人皆为显宦的楚天集李氏家族,不仅在当地显贵一时,在朝廷也为他族敬仰。
李昌龄故里楚天集村,明属楚天都,清属楚天里。民国时隶属于曹县第九区、复程县第三区。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隶属于复程县第三区,曹县孙老家区、安蔡楼乡、安蔡楼人民公社、安蔡楼乡,2000年9月撤乡设镇,属安蔡楼镇至今。
楚天集村南临东西走向的阎(阎店楼)青(青堌集)路,南北走向的楚(楚天集)望(望鲁集)路穿村而过,依靠便利的交通,该村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光伏发电等产业项目,全村淘宝商户110余家,被授予“中国淘宝村”称号。酆 鸿 张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