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9日
第A3版:理论与实践

“双循环”视角下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 王 瑞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构的新需求,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面向,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需要等特点,及时作出的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必须遵循的重大战略部署。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谭向勇在《中国经济大讲堂》中讲到,县域经济简单讲就是一个县的行政区划范围内的经济的总量。我国县域区域十分广阔,涵盖了大量的人口和村镇,所以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单元,县域经济可以说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桥梁,同时也是乡村稳定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郡县治,天下安”。目前,在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在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构的框架下,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需求下,找准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厘清县域经济发展在“双循环”背景下的新机遇,对明确“双循环”视角下县域经济发展方向和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诉求,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双循环”视角下,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发展主体更具可重塑性。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县级政府作为市场调控的主体,具有独立的资源配置权限,对县域经济运行和发展行使调控职能。在“双循环”视角下,县域经济成为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载体,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县域经济涵盖了生产、流通、交换、分配等各个环节,以及第一、二、三产业各个部门,是功能完备的综合经济体系,具备了承载国内国际双循环,尤其是国内大循环的产业基础;县域经济是农村市场与城镇市场的有机衔接,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手段,破解“三农”问题还需依托国际国内双循环经济的发展,重在循环畅通,要能打通障碍,而我国拥有全球最具潜力的农产品消费市场,中产阶级群体的迅速壮大,除了对农产品数量提出要求,更加需要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农产品食品供应,将为利用国际市场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

“双循环”视角下,县域市场需求潜力更具可挖掘性。目前,中国约3/4的人口生活在县域范围内,县域人口规模庞大,消费潜力巨大。一方面,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大幅提高,县域内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购买力不断增强。2019年我国县级行政区创造了约占全国35%的生产总值,县域范围零售商品总额占全国比重也超过了50%,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的购买力。2021年,我国共有43个GDP“千亿县”,这43个县从1871个县级行政单位脱颖而出,其中山东占3个。以郓城县为例,2021年GDP为498.5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9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5万元,县域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将带来县域市场强大的消费需求。在“双循环”视角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必将带来强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深入腹地进一步打开县域市场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县域经济基础设施条件及公共服务相对滞后,相比城市具有较大的投资空间,对道路交通、农业现代化设施、数字乡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等投资建设,也将带来县域市场强有力的投资需求。

“双循环”视角下,县域经济供给质量更具可提升性。长期以来,我国县域范围内产品供给相对滞后,其市场上充斥着许多假冒伪劣产品;同时,县域范围内由于信息相对闭塞、交通不便等影响,导致大量的优质农产品集中在县域,无法进行合理的流转和循环。在“双循环”格局下,这种困境将大为改观。一方面,针对国际需求滞涨的现实,国内大循环将深入县域腹地,从而提高县域范围内的优质消费品的供给水平;另一方面,依托“双循环”中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战略导向,在完善县域商贸物流网络体系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物联网及各种类型的线上平台,打通交通和信息通道,实现优质农产品的批量输出。郓城县重点在酒类包装企业、专用车企业的跨境电商方面做好培训和应用,鼓励和扶持企业入驻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加快培育一批跨境电商企业。

“双循环”视角下,县域经济发展动能更具可培育性。县域在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历史、人文等方面的禀赋差异,决定了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因地制宜,走特色发展之路。“双循环”发展格局也意味着对产业发展效率和产业安全的追求,国内大循环需要做好县域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延链、补链和强链。在“双循环”格局下,我市各个县区在原有基础上补链、强链、延链,构建起全市“一港四园”、多端支撑的产业集群,这为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动能、价值动能的培育提供了新契机。同时,在县域层面布局更多的备份产业,形成更多的备份原材料、备份半成品供应基地,将使得国内大循环更具安全性。

(作者单位:中共郓城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