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19日
第A4版:新闻

常年不出村 照样能挣钱

—— 单县终兴镇北常集村采访见闻

北常集村是单县终兴镇一个拥有近3000人的大村,也是单县美丽宜居建设的典型村。600余幢两层楼房鳞次栉比,绿叶鲜花掩映大街小巷,宽广清洁的文体广场健身器械齐全……早晚晌午,车间工厂上下班的村民络绎不绝,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令记者感慨颇多。

在整洁有序的村委会大院,村干部朱启明给记者介绍村情村貌,话语间油然而生些许自豪感。“年轻的小伙子大都在南方务工挣大钱,留守年长者及中青年媳妇几乎都在我们村里的车间工厂干活,加上村党支部领办的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土地分红和农作物种植收入,可以说哪一家都是富裕户。”朱启明说,年长者月薪2000元,年轻人月薪在3000元以上,而且还可以领料在家加工,家务、挣钱可谓“两不误”。

正说着,村民孙金中来找朱启明质询车间招工事宜。一落座,老孙就兴致勃勃地介绍村民务工挣钱的事情。“孙冬焕30多岁,在村里的服装车间做缝纫工,一个月能拿到四五千元。她丈夫丁福良懂技术,在杭州一家轮胎生产企业‘看机械’,一个月的工资八九千元,他们的孩子有父母照看,孙冬焕还能帮把手干些家务,全家全年收入近20万元,生活很宽裕,过得也很幸福。”“60多岁的朱爱荣不忙的时候,就到坐垫厂分拣珠子,家里有事儿,就领些珠子在家分拣,一天轻轻松松地收入40块钱。”老孙还说:“只要愿意干,就闲不住,不出村,甚至不出门,就能挣到钱,而且一年到头都有钱挣。”

记者走进汽车坐垫厂,在珠子加工车间门口顶头碰到了村民时艳凤。“我干的是珠子磨头工种,虽说手把紧了些,但并不多劳累,每月收入不低于3500块钱,而且不耽误接送孩子上下学。”时艳凤深有感触地说:“虽说到外面打工挣的比这多点,但最终剩不了这些,而且孩子缺失了父母的陪伴,失去的不是金钱能换来的。”

坐垫厂老板彭文龙是青岛人,单县的“上门女婿”,其产业落户北常集村已有十几个年头了。看似不起眼的竹子坐垫,年加工总产值达到800万元,安置村民60多人,6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了一半,月薪都在2000元以上,而且厂里家里都能干。“每年我们发放工薪在120万元以上,全年每天都有活干有钱挣。”彭文龙补充说:“我们落户北常集村,得益于终兴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支持和帮助,给我们解决了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要知恩图报,带领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

目前,北常集村引资建设了汽车坐垫、服装加工、粮食收储和商砼4个车间工厂,安置本村劳动力近200人;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经营着新村建设腾出的400多亩土地,20多名村民成了产业工人,既分红又挣工资;村里还种植了500多亩大蒜,现在蒜价每斤一块八,也是不错的增收项目。村民张晶晶说:“我们村人居环境好,家家户户有固定收入,可以说是安居乐业,少了矛盾纠纷,多了和谐团结,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在实现!”

通讯员 刘厚珉 记者 王富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