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8日
第A2版:综合新闻

吃出“儿时的味道”

——鄄城县什集镇李楼村李昌国的致富经

近日,鄄城县什集镇李楼村云龙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葡萄大棚里,一串串紫色的葡萄掩映在繁密的绿叶当中,粒粒饱满,散发着香气。合作社理事长李昌国看着成熟的葡萄,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给葡萄罩上棚,不仅长势比往年好,还提前上市20多天。”李昌国说,他种植的葡萄有夏黑、巨峰等4个品种,采用大棚种植,不套袋,结出的葡萄酸甜适中,每一颗都能吃出“儿时的味道”。

“现在一共是21棚葡萄,一点都不愁卖。全靠采摘和团购,来的都是老客户。” 李昌国笑着说。

年少时,李昌国家境贫寒,勉强读完高中后,他便开启了打工生涯。“那些年,为了生计,可是没少吃苦。”李昌国说。他只身一人去了东北,在大庆采油六厂做起了铺路工人。一年后,经熟人介绍他又来到济南,做了一名代工队长。2000年,他到了烟台,做起了“倒卖”苹果、葡萄、西瓜等水果生意。

“我把一些瓜果从农户手中收购回来,再拉到市场上批发给商贩。”李昌国说,为了能收购到新鲜的瓜果,他每天凌晨两点赶往农户的种植地。有时,他要将收购的瓜果拉倒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去卖。为了保证瓜果的新鲜度,都是连夜赶路。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其中的艰辛,李昌国深有体会。

凭借着吃苦耐劳的干劲,李昌国有了一些积蓄,他便想着回家乡发展。“在外面无论做得多好,终归是个外乡人,还是回到自己的家乡踏实。”李昌国说。

这些年,在“倒卖”水果的过程中,李昌国发现烟台当地的葡萄酸甜适中,市场行情一直都很好,他便萌生了回家乡种葡萄的念头。此后,在收购葡萄时,李昌国就向农户打听种植葡萄的“窍门”。有时候,他甚至不惜提高收购葡萄的价格换取种植技术。

“我购买葡萄的价格比同行都高,但是想把葡萄卖给我,必须给我说明葡萄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用药。”李昌国说,就这样,他从不同种植户口中,积累了很多有关葡萄打理的方式方法。

2014年8月,李昌国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当他把种葡萄的想法告诉家中的长辈时,却遭到了他们的一致反对。

“家里的几个长辈怕我种不好,栽了跟头,多年的血汗钱打了水漂。”李昌国说。

在众人的质疑声中,李昌国在村里流转了300余亩土地,其中60余亩栽种了葡萄苗。这些年在外地,李昌国几乎每天都和瓜农、果农打交道,在种植技术方面没有任何问题。

在这期间,恰逢李楼村村委会换届选举,村民一致推荐李昌国担任村干部。

“我很感谢乡亲们的厚爱,我一定从自己走过的道路上总结一些经验,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李昌国说。

如今,8年的时间过去了,当初的葡萄苗已经茁壮成长起来,小小的葡萄,不仅实现了李昌国回家乡发展的致富梦,还为周边群众架起来一座致富“桥梁”。

“我这里忙的时候能带动80多名群众就业,一年四季都得用工人。”李昌国说。

李昌国还告诉记者,近年来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什集镇党委政府的扶持,有了镇党委的支持,他对今后的发展更有信心了。

记者 焦同帅 通讯员 刘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