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3年02月16日
第A1版:头版

品牌树起来 阵地活起来 功能聚起来 群众动起来

—— 单县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新路径调查

2月14日,在单县莱河镇刘棚村省道德模范孟昭良家,乡邻们围坐在一起,推选村民刘传周、牛永华、付常立为“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先进人物”。

孟昭良的“美丽庭院”是县里确定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村里好人好事推选表彰,孟昭良及其庭院是大家公认的最佳颁奖者和最好场所。“身边榜样”给“身边好人”颁奖,成为美丽乡村的“美丽话题”。

这是单县新时代文明风景线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婚、丧、寿、节、礼”五大项目为载体,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特色品牌化建设

单县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纵深开展,创新打造“善风和畅”总品牌,以“婚、丧、寿、节、礼”五大项目为抓手,培育串联一系列子品牌,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化效应凸显。

“敢于打破传统,不被彩礼所累。说实话,单县这20对新人好样的,给青年人带了个好头!”“集体婚礼上,我们除了看到新人们接受‘零彩礼’‘低彩礼’的勇气,也看到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所做的工作。”去年9月,单县举行首届“善喜缘”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体婚礼,被推上热搜,好评如潮。

当日的集体婚礼遵循中式婚礼基本礼仪,新人身着汉服,按照开礼、感恩礼、传家训、诵诺言、赠寄语、请婚书、赠礼包等环节携手步入婚姻殿堂。“整个婚礼简约、节约、热烈,恰好符合我们的文明婚姻价值观和节俭办婚礼的婚庆消费新理念。”新人乔宇说。

围绕“善喜缘”品牌,单县各乡镇、街道遵循“文明节俭、服务群众”的原则,积极探索打造简约时尚、热闹喜庆的新时代结婚礼堂服务模式。结婚礼堂配齐了舞台音响、电子大屏等设施,由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统一管理,凡符合“零彩礼、低彩礼”条件的,皆可报名登记免费使用。“在结婚礼堂举办婚礼,宴请、婚仪、婚车、妆发、礼服、摄影等,这些都由政府负责,全部免费,为我们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青年张译文在报名登记结婚时说。

单县全面推行以“厚养薄葬”为主要内容的丧事礼仪改革,推行“追思会”丧事礼仪模式,并制定统一流程,乡镇、街道统一购置白花、黑纱、孝牌等丧葬服务用品,免费为逝者亲属提供,确保仪式规范庄重、便于操作。以村居为单位推行红白理事会制度,一般以村(居)委会主任为会长,由自然村的理事组成,制定并完善理事会章程和红白事的办理流程。

去年3月,蔡堂镇管庄村一老人去世,村干部了解到情况后向其亲属说明移风易俗的相关规定,其亲属表示响应政府号召,丧事从简。出殡现场,没有燃放鞭炮、没有唢呐、没有大摆宴席,仪式肃穆而简洁。老人的亲属表示,过去在农村很多事情都要大操大办,一场丧事至少要花费数万元,铺张浪费现象严重。现在政府倡导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着实利国利民。生前对老人多一些关心,多一些照顾,多一些陪伴,厚养薄葬才是最大的孝顺。

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去年中秋节,单县在财富广场举办“益起过中秋、五为暖心行”志愿服务活动,共接受企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月饼、羊肉汤、饮料等共计5600余盒,分别赠送乡镇、街道敬老院孤寡老人、农村孤残儿童等特殊群体,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今年农历初一,时楼镇郑新庄村70多张圆桌依次排开,大伙儿调馅、和面、擀皮、包饺子,老人围在一起抚今追昔,孩子们追逐嬉戏。当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全村人大快朵颐,共同度过了一个充满乡音、乡情、乡愁的团圆年。村干部给乡亲们拜年,大伙儿互致问候,情真意切、热闹非凡。许多乡镇、街道还结合本地民俗习惯,准备了“春节礼”活动,让群众开开心心过大年。

针对不同群体,全县各系统各部门也谋划开展各类送温暖活动,打造出不同类型的“关怀礼”品牌活动。去年9月,张集镇举办第四届“扬帆起航、莫忘桑梓”升学礼,为新录取的218名优秀学子发放了奖学金,其中考入本科的学子获奖1000元,硕士和博士获奖2000元,而进入北京大学的奖励达到1万元,每人还获得了统一定制的英雄牌钢笔套装。4年来,张集镇共奖励大学生653人,奖金累计100万元。

移风易俗品牌活动培育了淳朴的乡风民风,全县上下呈现出“动员广、形式活、载体新、影响大”的移风易俗改革良好态势。接下来,单县将继续打造好以“婚、丧、寿、节、礼”为核心的品牌活动,将“单县路径”走深走实,不断激发全社会移风易俗的自觉行动,使各种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等社会风尚更加浓厚,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突出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建设,让资源融起来、服务优起来、群众动起来

“是这里不舒服吗?平时一定要注意休息。”春节刚过,高老家乡张武楼行政村金王楼自然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热热闹闹,站长王建雷义务帮助村民按摩颈椎,缓解症状。从医20余年,始终在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王建雷以医者仁心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每年的春节,作为家庭站,王建雷的家成为乡亲们的“义务就诊室”,不仅缓解了病情,还愉悦了心情。

单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是以“美丽庭院”为载体,充分利用家庭的优势特点,营造温馨的服务氛围,使被服务者感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温暖和力量,提高了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为改变农村传统陋习,高老家乡张武楼村干部还把村民聚集到各个家庭站,通过村民议、村民评、村民点等方式,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评选美丽庭院、孝善敬老模范、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典型,对先进人物事迹在村里宣传栏公开展示,塑造“人人争当先进,人人学做先进”的良好氛围。

元宵节,黄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把移风易俗品牌“长寿乐”活动与“五为”志愿服务中的“为老”助老项目结合起来,为长寿老人集体过生日。看演出、吃面条、送祝福,长寿老人在党委、政府干部的祝福声中,度过了一个愉快的集体生日宴。“平时孩子们都在外地务工,镇上村里的干部常常登门嘘寒问暖,今天还给俺过生日,俺感觉很幸福!”李溜村耄耋老人李庆义激动地说。

以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基础,单县不断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服务群众常态化、精准化,把品牌“树”起来、“活”起来。围绕“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五为”品牌活动,全县4万名志愿者进乡村、进家庭、进学校、进医院、进敬老院,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服务品牌活动。

黄岗镇二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主人”黄启忠给大伙儿讲解小麦病虫害防治等农技知识,帮助群众提高收成,助力乡村振兴。

杨楼镇苏门楼村家庭站定期举行文明信用户、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清洁庭院等评选活动,产生的120余个先进典型陆续登上村里的大喇叭、宣传栏和大屏幕,营造了“学有榜样,争做先进”的浓厚氛围。全县持续放大典型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促进邻里和睦、亲情回归、互助友爱……

近年来,单县统筹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和公共服务场所资源,投资780万元建设了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投资4500万元建设了单县红色湖西教育基地,按照“有阵地、有组织、有队伍、有平台、有活动、有记录、能服务”等“六有一能”标准,在乡镇、街道建设了22个文明实践所,在村居建设了485个文明实践站和2024个家庭站,在城市社区建设了24个文明实践站和86个文明实践服务点,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城乡全覆盖,进一步拓展延伸服务链条、优化丰富内涵,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成为“最好一米”,时时刻刻把来自全社会的春天般温暖送到每一个群众的心里。

打造善益站特色志愿服务阵地,实现便民利民“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善益站是单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城区志愿精神的传播载体和志愿文化的展示窗口,分为依托式、社区式、独立式三种建设模式,已经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单县依托善益站开展“绿苗善益”“红领善益”“巧手善益”“睦邻善益”“暖心善益”等儿童绘本阅读、文化文艺宣讲、家庭救护培训、政策宣传推介、志愿者招募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实现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推动公共文化场所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全覆盖,构建点多面广、功能完备、便民利民的“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只要天气适宜群众出行,善益站都会安排不同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只要群众有需要,善益站就能提供相应的服务项目。”园艺街道善益站负责人陈芬介绍说,几乎每晚,善益站内外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歌曲合唱、医生义诊、红色宣讲、辅导朗诵等成为善益站固定服务项目。

目前,单县在城区已打造96个善益站,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走街串巷,延伸到每个“神经末梢”。

为了让更多人接受“善益”、传递“善益”,善益站广泛吸纳普通群众成为志愿者,只要在善益站完成注册认证就能成为善益站志愿服务团队的一员,现已吸纳志愿者800多名。

1月24日,孙溜社区居民张静串门返回时发现车胎没气了,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创新路学校善益站求助,热心的志愿者不仅帮助她充气,还给她倒了一杯热水。“虽然事小,但却让我感到很温暖。”张静动情地说,当时她就在善益站进行注册,成为一名服务他人的志愿者。

善益站是单县构建的若干个“15分钟志愿服务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步行15分钟生活半径,有效整合辖区内的各类生活服务资源,让居民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获得托幼、搀扶、搭乘、咨询、家政等便利志愿服务。

善益站具有分布广泛、触角直接、方式灵活的特点,覆盖包括医院、银行、车站、购物及政府服务窗口在内的所有重要公共场所,辐射周边小区、商圈、公园、市场等几乎所有人流密集的地方。

单县坚持项目化运作、品牌化引领、专业化服务,组建了17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和15支社会志愿服务队伍,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及各行业志愿服务队达到2000多支,注册志愿者13万多人,新招录了509名文明实践站乡村公益岗和44名文明实践所城镇人员,瞄准群众需求精准服务,探索推行“实践中心指导、联合会孵化、志愿队实施、爱心企业认领”的志愿服务模式,先后发布服务项目620多个,重点培育志愿服务品牌30多个,文明实践队伍规模持续扩大。

完善实践中心、所(站)工作机制,健全志愿者招募、星级评定、奖励回馈等制度,单县根据基础条件,对各实践站实行A、B、C三类管理及季度调度、排名、通报,制定下发了工作指导手册、考核奖励办法,促进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规范化、长效化、常态化。

按照“年有安排、季有主题、月有活动”的总体要求,单县主动回应群众诉求,引导移风易俗、文化惠民、乡村振兴、环境整治等十几个项目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集聚,形成以阵地资源为基础,以志愿队伍为依托,以活动项目为载体的“文明平台”,在全市率先推行“百姓点单、专业制单、政府买单、志愿送单、百姓评单”的志愿服务模式,群众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8189000志愿服务热线等方式,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服务群众更精准、更周到、更贴心、更有效、更显著。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落脚点是宣传群众、引导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加强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单县县委书记耿振华说。

记者 王富刚 通讯员 刘厚珉 谢丽 王晓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