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刘天宇)6月15日,在定陶区总投资30亿元的星顺生益科技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不顾天气炎热,正抓紧施工。项目一期工程投资14.2亿元,是定陶区集成电子电路新材料产业链的关键节点项目,由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国元领衔的研发团队负责技术研发。一期工程2022年5月开工建设,计划今年12月建成投产,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税收3.5亿元;二期工程将与世界500强日本长濑、台光电子合作,打造全国最大的5G、6G集成电子电路新材料生产基地;整个产业园全部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税收7亿元。
“公司之所以选择落户定陶,就是看中了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聚焦企业关切和期盼,定陶区积极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监管,打造更为高效公平、更富活力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着力集聚“监管+服务”“强磁场”。 对涉企事项开启“远程帮办、远程踏勘”服务,累计为230多个项目实行远程帮办400余次,对49个项目开展远程踏勘,为83个项目完成“不见面”审批,着力铺就“智能+服务”“高速路”。在“爱定陶”客户端开通“政务外卖”功能,企业按需求在线点单,政务服务部门及时接单,审批结果由邮政EMS快递到家,实现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快捷,功能上线以来已完成送单服务145次。 针对民营企业缺乏专业人员的难题,区委、区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和业务骨干组成的服务专班,着力营造“政策+服务”“暖环境”。县级领导带头包联全区纳税前30强工业企业,200余名科级干部驻企一线办公,相关职能部门定期上门,一企一策定制“审批服务包”,截至目前,已为民营企业定制“服务包”120份,解决问题153项。
今年以来,定陶区围绕“231”特色产业体系,将目光投向产业领军企业、行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积极招大引强。截至目前,已签约过亿元工业服务业项目28个,总投资125亿元;列入省市重点项目23个,总投资168.7亿元。
积极围绕工业运行做文章,定陶区推进“编外副总”帮助企业高效运行,常态化蹲点为企业提供跟进式服务,及时精准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资金、原料、运输等“急难愁盼”问题。区主要领导分3组,带领发改、工信、税务、环保、金融、自然资源等部门负责人,集中一周时间深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逐一开展走访调研,现场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招工用工、原料供应、物流运输等方面存在的困难,累计收集问题62个,逐项进行调度解决。区委、区政府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工业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会议,全面分析监测经济运行形势,明确下步推进措施。
1至4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7.02%,工业企业税收同比增长11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