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运斋 庆堂
文/彭 忠
图/妍言 永革 世江 丽敏
粪箕子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北方农村必不可少的家庭农用工具,一般是用荆条、白蜡条和棉槐条编成。粪箕匠编制粪箕子时先打底盘,称为结掌子。然后从三面立起编绑子,尔后再缠沿子,最后还要安提梁,就是从后面和两边绑子中间,分别插进几根较粗的条,编拧成绳索状。先将两边绑系拧结在一起,再把后面绑系缠结在两边绑系中间,形成丁字形状,后面的绑系是供人们用胳膊肘挎的安系子。手艺好的匠人编得细致密实,不大不小,比例匀称,背梁与鼻子梁粗细合理,不深不浅,背在身上舒适耐用。
在从事农业耕种的年代,人们主要靠施农家肥来催生农作物的生长,拾粪聚肥便成为农民的一项大事。勤劳的人们起早摸黑,挎着粪箕子,提着粪耙,顺着村庄和田野,四处寻找猪、狗、牛、马、驴等牲畜拉下的粪便。见到牲畜的粪便,即用粪耙把粪勾到粪箕子里,拾多了就把粪便挎到粪坑或粪窖里沤肥,待播种时再把这些经过一段时间沤泡的粪肥运到田地里作肥料。
粪箕子还是一种盛土、砂、石的工具,一人用一个粪箕,若用两个粪箕配上扁担还可以担。
粪箕子也是装草的工具,将草装进粪箕里,运到锅灶前做柴火。
粪箕还可以盛装土豆、山芋、玉米棒、南瓜等农作物,粪箕子运用广泛,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勤劳的庄稼汉的象征。
现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化学肥料,粪箕子的使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也逐渐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