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20年06月08日
第A07版:看菏泽·深读

环保“电监管”, 助推菏泽蓝天保卫战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谢广轩

在6月4日举行的2020年度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和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赵连柱介绍,2017年至2019年,我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改善13.4%、18.3%、1.7%,提前实现了蓝天保卫战三年攻坚行动确定的2020年达到60微克每立方米以下的考核目标。今年1-3月,PM2.5平均浓度为78微克每立方米,同比改善15.2%;PM10平均浓度为120微克每立方米,同比改善23.1%。

能实现如此成果,我市对2896家中小企业安装的环保电监管设施功不可没。

打开手机查污染

和往常一样,只要一上班,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综合科科长林国强就会打开“监管助手”App,查看全市中小产污企业是否出现环保预警。如果发现预警信息,他会立刻调度,与污染源企业联系,提醒企业查看治污设施是否正在正常运行。

这款“监管助手”就是由菏泽京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环保用电设施违规行为矫正系统,即“电监管”系统。

“环保‘电监管’,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新事物。”菏泽京安环保公司运维人员于亚楠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所谓环保“电监管”,就是通过对企业生产设施和环保设施安装用电采集设备,利用传感技术实时收集用电数据,再将数据用无线方式传输到后台监控系统平台,实现对企业生产设施和环保设施用电量24小时监控。

环保“电监管”其实就是给企业生产设施和环保设施用电系统装上了一个“小卡扣”,产污企业在生产的同时,治污设备有没有同时开启,通过监测其用电状况,即可一清二楚。“电监管”实现了人防向技防的转变。

电量监控补短板

林国强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以前执法多是“双随机”,不是随机上门“侦探”,就是接到线索到现场执法,效率低,精准度差。有的违法排污企业跟环保执法队员“打游击”:你来,我就关停生产设备;你走,我再打开生产。这些中小型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偏小,位置分散,环境意识不高,治污设施停运、偷排时有发生,日常监管难度较大。

“电监管”设施的安装,有效补齐了这一短板。林国强介绍,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在企业产污设备及治污设备上安装用电监控器后,一旦企业治污设备停止运行,执法人员的电脑及手机上都会收到相应的报警提示,可迅速进行现场执法,大大提高了环境监管能力和执法效率。

此外,环保“电监管”还实现了对企业重污染天气减排措施落实情况的有效监管。

林国强介绍,每年秋冬季,生态环境部门都压力巨大,特别是重污染天气期间,更感到束手无策,可以说“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很多企业该停的不停,该减的不减。

而环保“电监管”能够对企业重污染天气减排全过程进行监督,掌握企业生产设备、治污设备用电量数据,监督企业生产设备是否限产、停运,监督企业治污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重污染天气期间,执法人员只需通过电脑和手机,就能对企业停产等落实情况一目了然,同时,对落实不到位的企业,环保“电监管”系统能够自动提出警告,实现从盲目监管到精准监管的转变。

对企业来说,安装环保“电监管”,则像是给其戴了一个“紧箍咒”,通过24小时实时监控生产、环保设施运行状况,无形中就能提高企业的环境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同时,环保“电监管”系统具备对异常现象提出警告功能,也能及时提醒企业立即纠正问题,减少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

“电监管”被企业认可

企业治污设施时开时停,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该减产的不减产,错峰生产期间应停产的设施不停产……遇到这些环境违法情形,“电监管”都会自动报警。

于亚楠介绍,“电监管”就是给企业用电设施安装一个环状的“小卡扣”。该系统的优点是“两免”,即免停产,企业无需关闭设备即可安装;免布线,所有设备无线连接,无需任何施工布线。

“电监管”同样受到企业普遍欢迎。给企业安装“电监管”,有人认为这就相当于给企业上了个“紧箍咒”,但牡丹区宏天桥架线槽有限公司负责人却认为这是给企业安了个“保护罩”。

“以前,只要有企业因未开治污设备而被查到,就会被罚款拘留,这对一个小企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所以谁都不愿意被逮到。”

“安了‘电监管’设备,如果我们没开治污设备,该系统就会给我们发送短信。并且,‘电监管’也为我们企业是否运行做了证明。”该负责人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目前,他周围的企业都主动安装了“电监管”系统。

加快实现监管全覆盖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善甲介绍,截至目前,我市环保设施用电监管共安装2896家。我市是全国第一个全区域安装并正常使用“电监管”系统的地级城市(所辖全部七县四区)。“电监管”系统正常运行后,环保系统将初步实现对我市中小企业污染监管从人防到技防、从结果监测到“过程+结果”监测、从随机执法到精准执法的大转变,企业远程智能化监管的加强,成为污染防治攻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一大“利器”。“电监管”系统已接入菏泽市智慧环保监管平台,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企业安装范围,并不断优化管理办法和制度,提升全市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水平。

菏泽市环保“电监管”投入使用以来,采集违规线索4732条,涉及矫正企业1024家,及时矫正企业行为,企业报警数量从建设之初的400条/日,下降至174条/日,大大减少了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疫情期间,我市充分利用环保“电监管”,对复产复工的企业进行非现场执法,既减少了疫情期间人员之间接触,又实现了日常环境监管执法。截至5月17日,菏泽市环保用电监管系统共提醒企业纠正异常问题19466次,有效促进了企业守法经营和正常生产。

我市所做的工作也受到省生态环境厅的认可和表扬。3月4日,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安德做出批示:菏泽市的做法有效、实用,符合综合执法的政策方向,值得全省借鉴。可转发全省参考。3月20日,省生态环境厅给予菏泽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中小型企业环保用电实时监管系统建设一次性补助”1500万元。

2020-06-08 谢广轩 2 2 牡丹晚报 content_15065.html 1 环保“电监管”, 助推菏泽蓝天保卫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