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冯 锴 实习生 谭千千
一位市民接到“外地检察官”电话,称其涉嫌“洗黑钱”,竟然信以为真,并在对方诱导下准备将134万元转入指定的所谓“安全账户”。菏泽市开发区公安分局反诈中心接到市公安局反诈平台预警后,立即联合丹阳派出所开展工作,并成功找到这位市民。在134万元即将转出的那一刻,民警拔掉了U盾,保住了这笔资金。
一个预警,急坏民警
8月27日,一个预警信息让菏泽市开发区公安分局反诈中心民警紧张起来。
当天19时许,市公安局反诈平台收到预警,一位市民疑似陷入“冒充公检法”骗局,随即向菏泽市开发区公安分局反诈中心发布指令进行调查核实,并进行阻诈止付。
接到指令后,菏泽市开发区公安分局反诈中心立即联合丹阳派出所进行落地排查工作。然而,当民警反复拨打这位市民的手机时,却一直处于关机状态。同时,民警向该市民发送预警短信,希望其手机开机后能及时看到提醒,不要进行转账等操作。
在不断联系该市民的同时,民警又找到其家人了解情况。据其家人反映,该市民午后就请假离开公司,也不清楚其去向。
种种反常迹象表明,这位市民正在遭遇电信诈骗。
能否尽快找到这位市民是止付的关键,这无异于一场与骗子的赛跑。
跑赢骗子,成功止付
根据该市民家人提供的信息,民警调取了相关监控视频,成功发现了这位市民的踪迹。
通过对“天网”和社会面监控视频进行深入分析追踪,民警发现该市民在当天18时许驾车到达菏泽火车站附近,进入一商务办公区后行踪消失。于是,民警和其家人迅速赶到此区域,分头搜寻。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该商务区域一家宾馆,民警终于再次发现该市民踪迹。打开其入住的房间,民警看到该市民正在电脑前心神不定,而电脑屏幕也被遮挡起来。
来不及解释,民警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拔掉了插在电脑上的网银U盾。在查看了电脑屏幕上的信息后,该市民所在公司账户上的134万元尚未转出,民警这才松了一口气。
一起电信诈骗案被成功止付。
接到电话,乱了心神
经过民警的耐心解释,这位市民才如梦初醒。
原来,当天上午,该市民接到一个自称是“重庆市检察院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其参与“洗黑钱”犯罪活动,还发来了带有其身份证的“通缉令”。这让该市民慌了神,忙向对方解释,自己并未参与犯罪活动。
对方随后提出让该市民不要挂断电话、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情况等要求,并“指令”他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办理网银U盾,将公司账户内所有资金转入指定的“安全账户”。同时,对方不断恐吓说,必须按照“指令”进行操作,否则将对该市民进行“抓捕”。
按照对方“指令”买好电脑、办好相关手续后,该市民又根据对方要求到宾馆开房,单独进行转账操作。在民警到来之前,该市民刚刚根据对方的“指令”安装了一个程序,又按对方的要求遮挡屏幕。
民警经过检查,对方要求安装的程序其实是一个电脑远程操控软件。而对方要求该市民遮挡屏幕,其实就是为了远程操控该市民的电脑进行转账。所幸,民警及时赶到,在资金被对方转出之前拔掉了U盾,134万元得以保全。
遇事不慌,多方求证
民警介绍,所谓“冒充公检法诈骗”是指骗子通过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国家执法、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受害人,声称受害人的身份被冒用或者涉嫌各类犯罪,要求配合执法、司法机关工作,进而诱骗受害人将钱财转到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账户。
诈骗团伙的手段其实并不复杂,他们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公民身份信息后,首先会由团伙成员冒充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联系诈骗对象,声称其涉嫌违法犯罪活动,使诈骗对象产生恐慌情绪,之后再“热心”为诈骗对象寻找解决方法,并“帮忙”将电话转接给“公检法机构”;而其转接的“公检法机构工作人员”其实也是诈骗团伙成员扮演的角色,他们会假装对诈骗对象进行详细询问,大多时候还会将伪造的含有诈骗对象身份信息的“通缉令”发送给诈骗对象,从而骗取诈骗对象信任;之后,诈骗团伙会利用诈骗对象急于证明清白的心理进行不间断深度洗脑,将诈骗对象诱骗至独处空间进行转账操作。
民警提醒,公安机关绝不会以电话、QQ或微信等方式侦办案件,公检法机关与其他部门之间不会相互转接电话。所以,在接到类似电话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多向亲朋或相关部门咨询求证,千万不能在电话中任人摆布。
此外,必须牢记的一点,骗子的最终目的是骗钱,他们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最终的转账,而公检法办案不会要求当事人以转账方式查验资产合法性。所以,在接到对方转账的要求时,千万不能转账。
如果一旦遭遇了诈骗,一定要第一时间报警,以便警方及时止付,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