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盛云
一进入腊月,人们似乎听到了走进新年的脚步声。这天逢集,我随便闲逛。虽说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大街小巷却摆满了红灯笼、中国结和烫金的春联等,远远望去,一片红海,把过年的气氛渲染得暖烘烘、乐融融。然而,我小时候喜爱的年画却没了踪影。 回想那个时候,没有电视,没有网络,也很少有锣鼓喧天的舞狮舞龙和秧歌表演,更难见五彩缤纷的新年灯展。倒是小镇上花花绿绿的一张张年画,令人深感年的温馨。 临近过年,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到街上买几张年画。年画摊子就设在集贸市场的一角,利用树身或墙壁,横扯几根绳子,上面悬挂着编了号的年画样品,琳琅满目,十分诱人。 我幼小时家境贫困,父母病故。爷爷奶奶对我和弟弟疼爱有加,买年画都是让俺俩挑选。 年画买到家,如何张贴非常认真。除夕那天,爷爷便头顶破巾,高举掸帚,把屋里墙上清扫得干干净净。接着,奶奶端来浆糊,让爷爷拿着画踏上小板凳,弟弟扶着他,由我指挥贴画位置,观看高低歪斜,有时竟贴上去又揭下来重贴。 爷爷贴画的样子很虔诚,好像要把全家未来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年画上。年画贴完了,简陋的小屋在花花绿绿映衬下,变得绚丽多彩,耀眼生辉,年的味道显得格外醇厚香甜。俺这普普通通一家人,顿感天伦之乐。 年画,不仅贴出了欢庆,也贴出了知识和人品。常听爷爷奶奶讲《西游记》《白蛇传》《包青天》《花木兰》等年画人物故事,在俺幼小的心目中,及早树立了人生在世真善美的形象…… 如今,那丰富多彩、寓意深刻的年画悄然撤离了“年”的舞台,我已无法领略童年时代买年画、贴年画的喜悦,但我却永远不忘年画那一份朴素的祝福和包含在年画里的那一丝丝温情……年画的记忆,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