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区沙土镇中心小学四·一班 徐梦璐 (小记者编号:MD02007)
冬日的阳光慷慨地洒在大地上,在这晴朗的天气里,我们小记者迎来了第一次团体活动——参观菏泽抗日纪念馆。
我们乘坐校车,大约行驶了一个小时,到达目的地。一下车,映入眼帘的便是高大威猛的九九式坦克,它那健壮霸气的体型、粗大的火炮和黑洞般的炮口,坚如磐石的装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与坦克合影留念。
随后,我们来到了纪念馆门前的纪念碑下,只见上面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灿灿的大字。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面向纪念碑,行队礼,唱国歌,为革命先烈献上自己亲手做的鲜花,深切缅怀、致敬!
走进纪念馆,和蔼可亲的讲解员阿姨给我们介绍了很多英雄的故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血粮”的故事。1941年4月12日至18日,日伪军出动1.5万人对我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残酷的大“扫荡”。鬼子离开后,根据地内血流成河、尸体纵横,一片荒凉;加之秋季严重减产,军民几乎断粮。正当饥饿不断夺去人们生命的时候,运粮部队押送着50辆满载着粮食的大车,穿过敌人多道封锁线,边打边行进,有的战士中弹,鲜血溅在粮袋上,赶车的群众便把负伤、牺牲的战士抬上粮车。经过激战,终于运回了粮食。但在这途中,我军30余名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听了血粮的来历,广大群众手捧沾染着战士鲜血的高粱、玉米,泣不成声。他们说:“自古都是兵吃民粮,这粮不能都吃了啊,咱们要留下来当种子,打粮食跟日本鬼子拼啊!”
“血粮”的故事,感人至深,真正体现了军民情深。我为自己能生活在这样一个有爱,有担当的时代和国家而感到自豪!
走出抗日纪念馆,我想:革命烈士们为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我也要奋发图强,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一份力量!
(指导老师 刘双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