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武 霈
牡丹形象、牡丹文化是菏泽的第一品牌,如何擦亮“牡丹之都”这一金字招牌,在今年市“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都提出了“金点子”。市政协委员陶福占在接受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将牡丹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市政规划、景观设计中,让菏泽“城在花中,花在城中”,真正实现以花为媒、以花兴城。
陶福占表示,要让城市的牡丹氛围更加浓厚,需要将牡丹文化元素纳入城市规划,统筹协调自然规划、市政园林、发改、建设、交通、环保等多个专项规划,实现一张图、一个表、一套制度“多规合一”的有机融合。
“在具体的操作中,一定要注重细节,打造亮点。”陶福占说,在城市建筑中,可以借鉴菏泽大剧院的成功经验,从造型和内饰等方面突出牡丹元素。在城市公园和城区主要道路旁,广泛栽培观赏牡丹,搭配乔木和芍药,延长观赏时间,形成立体景观。在交通枢纽方面,突出抓好机场、铁路、高铁站、公共汽车站等人流聚集区牡丹元素的添加,形成旅客打卡留念的网红热点,共同传播菏泽牡丹文化。在公共交通、公共照明、公共卫生、无障碍设施等公共设施,做好牡丹知识、牡丹文化的普及推广和规范使用,做好牡丹元素的英汉翻译。
“将牡丹元素融入市内公共交通,是最接地气、最聚人气、最有生气的现实选择。”陶福占建议,可以将“中国牡丹之都”LoGo广泛印制公交车内外,在车身广告位置开展牡丹公益宣传。
在公交运行上,陶福占认为可以实行不同行政区划公交的专属色制度,将白色、粉色、红色、紫色、黑色、绿色、黄色、蓝色和复色9个系列结合公交车次的多少分配给9个县区,将不同色系的经典品种作为车次的主题,印制车厢内外。
“我们也可以在牡丹文化的推广上下功夫,在车厢中播放菏泽牡丹文化相关宣传片,在到站前的语音播报中添加经典牡丹诗句。”陶福占说,借鉴北京主题地铁的做法,探索建设牡丹主题公交,以花期赏花线路为试点,一年四季在全市线路推广。避免千篇一律的不锈钢支架加大幅广告牌的公交站台模式,借鉴苏州的园林式公交站亭设计,通过社会有奖征集的方式,创新设计牡丹花的公交站厅,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力,让人感受到菏泽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打造“中国牡丹之都”城市名片的魅力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