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艳粉
亲近百姓,让普通人来了解戏曲、走进戏曲,戏曲才有鲜活生命力。今年18岁的台令康自幼喜欢戏曲,经过多年的精心筹备,他购置了戏曲服装、道具、化妆用品等。2022年春节前,台令康在自家的两层小楼上办起了“家庭剧院”,不仅吸引了专业演员、民间艺人和一大批志同道合的青年戏曲、曲艺爱好者,还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精彩演出轮番上演
2月19日晚7时许,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位于市开发区陈集镇台楼村台令康的家中,一处农家两层小楼,院子里被灯笼装饰得十分喜庆,而台令康的“家庭剧院”就位于房屋的第两层,化妆间、演出厅、演出道具样样齐全,吃过饭的村民不约而同来此。有的夫妻相随,有的朋友相伴,更多的是一些老年人,他们有时间又爱热闹。
很快,当晚的演出正式拉开序幕,枣梆《沙家浜》、两夹弦《武家坡》《鸿雁捎书》《老来难》、坠子《龙三姐拜寿》《王祥卧鲤》《白绫记》、琴书《老鼠告猫》《小两口争灯》、豫剧《下南京》《风流才子》等精彩节目接连上演。晚饭后,闲暇的街坊邻居聚在一起享受家门口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整个“家庭剧院”充满烟火气息。台令康演唱了山东琴书,动听的韵律伴随着丰富的面部表情,台下不时传来观众的欢笑声,精彩演出赢得阵阵掌声。
现场,除了“家庭剧院”的发起人台令康表演之外,还有专业演员、民间艺人和一大批志同道合的青年戏曲爱好者、村民进行演唱,“家庭剧院”备受欢迎。
“我是一个戏迷,平时在家演唱,自娱自乐,现在有了演出的场地,我有空就会过来演唱一段,娱乐别人,快乐自己,感谢令康为大家提供的演出平台。”村民李永华说。
酷爱戏曲,偷偷钻研
今年18岁的台令康是黑河学院大一学生,受父亲爱听戏的影响,自幼耳濡目染,喜欢戏曲。5岁时,台令康就能熟练演唱《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的经典选段。因怕耽误学习,家人反对他学习戏曲。但这并没有阻止他热爱戏曲,总是瞒着家人偷偷学习。特别是在庙会上观看了第一场现场戏豫剧《打媒婆》之后,坚定了他学习戏曲的决心。
“舞台上不管是演唱者的着装、扮相,还是他们的唱功都让我很痴迷,就想着自己能模仿就好了。”台令康说,初中时尽管学习任务重,但是一有空闲,他就在手机软件上学习戏曲唱段、化妆等。“刚开始不懂,很多次,我都是用姐姐的素描颜料化妆,导致皮肤过敏,长了很多痘,脸上的皮也掉了不少。”台令康说。
台令康告诉记者,中考结束后,他结识了戏曲演员范硕,跟着他学习了不少功夫,拥有了第一件专业的戏服,为后来在高中学校演出奠定了基础。“高一军训汇演时,我演唱了几段戏曲唱段,万众瞩目,成为学校的‘明星’。”台令康说。
高中学习更加紧张,晨读时,别的同学不是背诵诗词就是读英语,而台令康不是在写戏词就是在唱戏。“还记得学习剧本《长亭送别》时,我自己编韵律,用两夹弦和枣梆把文章唱了出来,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台令康说。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为了考取一所本科院校,高三时,台令康前往济南进行集训,学习音乐。在济南学习的那段时间,台令康跟着山东省京剧院的一位专业京剧演员,学习了京剧的身段,包括水袖功、扇子功等,他的专业素养得到了质的提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更加痴迷戏曲,唱歌都有戏曲的味道。”台令康说,高三下半年学习很紧张,唱戏成为他放松的首选方式之一。
置办行头,筹备演出
在台令康的“家庭剧院”,官衣、蟒袍、盔头、化妆用品、乐器、饰品等很齐全,而他当初为了购买这些物品费了不少劲。“自从拥有第一套服装后,我便开始省吃俭用,爸妈给的生活费,我大都省下来买戏服。”台令康说,服装、道具有了,怎么能让它们变得更有价值呢?
去年9月,进入黑河学院学习音乐专业后,台令康有了更多的时间,他在网上搜集菏泽地方剧种的资料,向老艺人学习,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多位艺人、老师进行交流。
去年12月8日放假回到家后,台令康把创办“家庭剧院”的想法告知家人,说干就干,收拾屋子、装修、整理,得到了父母和村民的大力支持,“戏服的水袖、帘子以及绣鞋上的穗子都是村民帮忙缝制的。”台令康说。
去年腊月初十,台令康创立的古曹州地方传统戏曲演艺团开始首场演出,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观看,拍视频发朋友圈、快手等,也有戏曲爱好者也来此演唱,成为村民娱乐的打卡地。刚刚过去的虎年春节,台楼村村民齐聚村里文化广场,台令康、老艺人、村民争相演出,热热闹闹过大年,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自“家庭剧院”开演以来,已经为村民带来40余场精彩演出,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村民自觉加入其中,在这里享受闲暇时光。而发起者台令康多才多艺,他不仅演唱传统戏曲,坠子、山东琴书等曲艺也都不在话下,而且他还时常根据时代新风貌进行编排节目,将党的好政策编成曲艺,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
说起未来的打算,台令康目标也很明确,“我会不断学习民族乐器、经典唱段,努力学习,争取考上研究生,主修地方传统音乐,多拜访老艺人,不断提升专业素养。”